偌大的外文书店里看不到几个读者。 尹炳炎 潘良干摄
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杭州外文书店新开张已经一年多了,但是外文书店中全国最大的营业面积、优越便捷的购书环境和12万余品种的中外文图书,却没有引来如潮的人流。记者获悉,外文书店开店一周年的营业额为1000余万元,仅为6年前湖滨路老店3000万元年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昨天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了位于凤起路的外文书店,店内书香漫溢,光亮整饬,但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影。记者特意数了一下三个楼层的读者,总共是24人。一个问号升起:老店新开,条件升级,曾经是杭州文化地标的外文书店为何人气难旺呢?
新店亏损,营业额仅为老店的三分之一
去年4月1日,外文书店在杭州凤起路上新开,一幢流线型的大厦,总营业面积达到8400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外文书店。对于老店新开的外文书店,浙江书业抱有很大期待,但现实却有点出人意料。
据外文书店副经理常红女士透露,外文书店新开一周年的营业额为1000余万元,而早在6年前,外文书店在湖滨旧址时的年营业额就超过了3000万元。“这个数字确实与我们的心理预期有差距。新店开张,条件升级,我们原本以为达到湖滨老店的收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常红说。
外文书店湖滨老店有3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在新店,这部分面积由市政府免费提供,另外新华书店还购置了近5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购置面积的还贷,加上高额的运营成本,新店的成本远远高于老店。”常红说,外文书店新开业一周年,总体上是亏损的。
6年蹉跎,外文书店的“洋味”难独大
外文书店曾是杭州的文化地标。当年,杭州人逛外文书店,领略一下前沿的国际文化气息,是一种时尚。2003年,外文书店从西湖边六公园的黄金地段迁址凤起路和延安路交叉口的经贸大厦,当时书店的面积小、环境差,一“寄居”就是5年。2007年,外文书店在等待迁入新楼时,又停业近一年。
一蹉跎就是6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杭州人的心目中,外文书店这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似乎也褪色了。“外文书店搬迁后,总觉得味道淡了很多,中间又断档了一年,让我们的老读者都有点游离了。”一位读者这么对记者说。
流失的不仅仅是味道。首先,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国际文化信息可以从网上大量获取,打破了外文书店一家独大的窗口地位。还有重要的一点,随着大学城的建立,高校都搬迁到下沙,作为外文书店主要目标群体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大量流失。
而原版图书的市场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放开原版图书的经营限制,普通书店也可以销售原版图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外文书店的读者群。
当然,外文书店目前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原版书的成本高、利润薄,综合书店甚少涉足这块领地。常红说:“外文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要做强,现在外文书店中有1万多个品种的原版图书,包括很多专业书,品种比原先增加了20%。”
两度搬迁,老读者苦寻深感不便
两度搬迁,外文书店的寻找难度还真有点高,也成了新店人气不旺的一大原因。常红在记者接受采访过程中,还接到一个电话,是读者打听新外文书店的具体地址的。她说,新店开张一年多了,这样的电话还是每天不断。
记者采访了书店里的几名读者,他们也有同样的感觉。一位即将出国的王小姐说,她从小就是外文书店的忠实读者,但是,自从外文书店从西湖边搬走后,她有好长时间找不到它。外文书店去年新开,仍然找不到地方,后来打电话到外文书店询问,才找过来了。“以前,我经常逛西湖的时候就逛进外文书店里去了,现在除非要买原版书了,我才会特意跑来一趟。”她觉得新外文书店虽然位于闹市区,但与以前在西湖边比起来,地理位置还是不够优越、便利。
外文中文,图书兼营生出几多尴尬
新开的外文书店有一大变化是,它由专营外文、艺术类图书的书店变成了一家综合类书店,一楼大厅全部经营的都是中文图书。这原本是件好事,但大部分读者对此并没有概念。“很多读者走到书店门口,看到‘外文’两个字,就嘀咕一句,我又不懂外文,扭身就走了。”常红说。而老顾客对此却颇有微辞,刚开张时,一进门满眼都是中文书,还抱怨外文书店变味了。
因为原版图书的进口渠道只有国家指定的几家图书公司,因此原版图书的品种不可能无限增加。“现在书店地方大,所以兼顾一下中文图书,让读者可以有多种选择。”常红说。而事实上,很多读者买中文图书还是很少会想到外文书店,毕竟非外文的新华书店的中文图书品种更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