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22日讯(记者 梁国瑞)“我的未来路,该怎么走?”5月18日,还不满18岁的女孩在博客里写下这样的文字:我面对的是一条重大的选择……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路,还必须要走好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虽然我想的是回家去继续读书,让自己去考大学,可现在我却选择了实习,因为我明确的知道,这次地震给家里带来了多大的苦难……
谭英,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三锅乡,现在是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的高二学生。
继续学业,还是尽早工作?对谭英来说,内心很迷茫。》》》
点击查看博客全文
“考大学,这可是我一直以来我的梦啊”,而尽早工作,因为“爸爸妈妈在为房子的事担心,要把家里所有的钱拿出来修房,如果我回去读书的话,对爸妈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仅仅是谭英,还有她的同龄人。经历了大地震之后,他们迅速成熟,懂事的他们学会了掂量,但面前选择,他们更难作出抉择:我的未来路,该怎么走?
谭英的迷茫:我该继续上学还是工作?
如果不是那场地震,谭英应该已经在青川高级职业中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室里,开始紧张的高考复习了。
然而地震改变了一切,承载着谭英大学梦的学校校舍,在剧烈晃动之后无法继续使用。
2008年6月12日,谭英和她的同伴们被接到了杭州,来到杭州中策职业学校2007电气运行与控制6班,继续未竟的学业。
和谭英一道,同天抵达杭州的四川灾区中职学生共有271名,他们分别被安排在杭州市中策职校、杭州旅游职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等7所省内名牌职校。谭英所在的电子技术专业的24名学生,被安排在中策。
在浙江的生活和学习被全方位地照顾着,谭英每周都要打电话回家,告诉家里自己在杭州的情况。
但她不会告诉父母的是,离毕业越来越近,自己心里的迷茫和抉择的痛苦却越来越深。
5月9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谭英参加浙江在线与浙江省地震局合办的广场活动时,在浙江在线开了博客,她兴奋地要记者帮她选定有几只宠物狗的博客模板,“我喜欢狗,多可爱呀。”稍带婴儿肥的脸上现出的稚气笑容,分明告诉我,她才不到18岁。
可是,谭英在博客里写下的内容,却充满挣扎,与她的年龄,与博客的欢快底色,甚不相符。
“今天已经是5月18号了,马上就要放假了,可我面对的是一条重大的选择。以前要是有人问我该怎么办的话,我肯定会说不知道,可现在不行了,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路……”
她看到的是两条路:要么回家继续读书,考取大学;要么接受政府安排,到企业实习并工作。
直到现在,这个懂事的孩子,还固执地告诉家里,自己是因为没有能力考大学,才选择了实习。
“可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又是多么的后悔呢?考大学可是我读书的梦啊!怎能说放就能放的,真的好伤心不能去考自己喜欢的大学,最可恶的是我还不能说出来,我只能把它藏在心底的最深处……”
但这是谭英心目中自己唯一的选择,她深深地知道,父母肩上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务农为生的父母,收入本来就低,妈妈在家照看80多岁经常生病的爷爷,爸爸一年有8个月在河南打工,每个月收入1000多元,而比自己大2岁的哥哥谭奎,已经因为地震,放弃了继续复习考取大学的念头,帮亲戚家盖房子去了……
不仅仅是谭英:青川学生都有着类似的迷茫
不仅是谭英。
和谭英一起到杭州继续学业的青川学生中,除了杨丹选择下学期一开学就回青川备战高考以外,全部选择了留在杭州实习,然后工作。
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第一个郑重的抉择。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实训楼3楼的教室,下午第三节课的下课铃已经响过,教室里的学生们走得差不多了。
两名杭州学生凑在讲台上,用老师讲课的电脑玩着游戏,离他们不到5米距离,谭英、宋元玲和杨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课桌上摆满着书籍。
“我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还要花费3-4年的时间和金钱,家里压力太大。”宋元玲是这群青川学生的班长,曾经在到杭的第一天,就代表所有的24名同学,对着中策职校千百名学生演讲。
然而,讲台下的宋元玲说起前程,脸上则挂着失落两字。在遥远的四川老家,宋元玲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正上初一,她清楚父母正承受的压力。
“我不想错过这次实习和工作的机会,起码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宋元玲说,她是放弃了一条路,选择了两条路,“考上大学也是找工作,现在一条路是工作,还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这也是另一条路。”
其实宋元玲内心知道,这只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他们都想考大学的,都知道学历高点,以后更有出路。”老师周晓凤说。
谭英和宋元玲看杨丹的眼神里,闪烁着羡慕。7月份开始,他们所有人都将到杭州下沙松下电器去实习,直到实习满10个月,然后安排工作。而只有杨丹,则打算实习到下学期开学,就将返回青川,开始高三的功课。
谭英和宋元玲心里计算着,或许等明年他们穿上工服上班的时候,杨丹已经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留给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做的,是珍惜这最后的学校生活。“现在想想自己只有好好复习下,争取把接下来的5本证书全部拿下来,把数学,语文的会考考好一点了……”
其实,一般同学只要考出3本证书就够了,这是专业的要求。而谭英和宋元玲私下多报了两门选修课,“计算机维修工和计算机操作工,420元呢!”尽管谭英很心疼这钱,尽管很多同学告诉她“修电脑是男孩子做的活,很累的”,谭英却倔强地认为,自己需要这些证书。
“青川来的学生学习都很努力,有的时候甚至是他们带着班上的杭州学生,一起努力读书。”班主任鲁小阳看得清楚,在她们来之前,班上很多学生并不好学,学习的风气在她们来了以后,越来越浓。
现实的路径:大学梦也有可能会实现
对于谭英们的迷茫,班主任鲁小阳告诉记者,早在这些青川学生来杭州的时候,政府和学校就已经为他们想好了出路,首先是安排实习,然后解决工作。
就在来杭州不到半年,谭英他们就在学校的安排下,来到下沙的松下电器参观,这里将是他们毕业后实习的地方。“本来全班都要去的,现在听说他们在裁员,不一定一次性安排,但肯定都会安排好的。”
实习,然后工作,可是谭英内心还藏着深深的大学梦。
踏出实习这一步,是不是意味着大学梦从此不会成真?和谭英一样的灾区学生,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数学组的老师周晓凤因为老家在重庆,与孩子们有着共同的方言。平时,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也都愿意与她交流,甚至把她看成“妈妈”。
“是不是可以以‘委培’的方式帮助他们,既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提高他们的学历,又可以保证他们有工作?”周晓凤提出这样的想法,“这或许是最能给他们帮助的办法。”
然而,“委培”需要有企业或者单位愿意出面,又要有学校愿意接收,“这不是孩子们能做到的。”
“委培”是否可行?除了“委培”,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为这群怀揣梦想,有面临现实压力的灾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各位网友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或者你们愿意给他们提供现实帮助,请在此留言,或致电本网新闻热线:0571-8531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