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黄鳝、黄花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及粽子等食品又进入销售高潮。针对目前个别市场上出现的瓜果蔬菜农药含量超标、各种化学原料浸泡、美化食品等现象,浙江省工商局昨日特发布端午节食品消费警示,以加强食品安全。
蘑菇慎选特白特亮
近日,工商执法人员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内发现一些特白的蘑菇在销售,经检测,涂有荧光物质。
荧光漂白剂有强烈的漂白效果。蘑菇浸泡在加有荧光漂白剂的水里,会变白、变亮,加长蘑菇保鲜时间,保持产品色泽。荧光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不容易被分解,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增加致癌风险。为此,工商部门建议,最好挑选沾有泥土、比较干燥的蘑菇。蘑菇表面很容易被碰伤,伤口处容易被氧化,变成褐色,所以,褐色的蘑菇,才是蘑菇正常的颜色。有一个鉴别方法:把蘑菇靠近验钞机,让紫外线照,如发出荧光,就是被荧光物质浸泡的蘑菇。
死黄鳝有毒
目前市场上黄鳝的价格及品种参差不齐,工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商贩用死黄鳝加工鳝丝出售。死黄鳝体内含有一种组胺的有毒物质,食用后,极其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鉴别方法:如果鳝丝有紫红色的血水,肉质粗糙、缺乏弹性,皮色带灰、无光泽,那就是死鳝加工的。
买黄鱼小心染色的黄姑鱼冒充
有些不法商贩把黄姑鱼染色后冒充黄鱼,这种着色的染料往往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鉴别方法:用白卫生纸擦鱼身,染色的鱼会在纸上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块的染色黄姑鱼,冰面有时也会呈现黄色;还可以将鱼浸泡在水中约5分钟,染色的鱼水可能变成啤酒色。
鉴别黄鱼是否新鲜的办法:一般新鲜的黄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盖紧密,鳃色鲜红,黏液透明无异味。肉质坚实有弹性,头尾不弯曲,手指压后凹陷能立即回复。鳞片完整有光泽,黏附鱼体紧密,不易脱落。
粽叶太绿不要买
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保持粽叶新鲜,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一般的粽叶经过高温蒸煮,颜色发暗发黄,绝不会是绿色。
有不少消费者喜欢买礼品装的粽子赠送亲朋好友,对用豪华包装吸引眼球虚抬标价的粽子产品,希望消费者多留心眼,避免花冤枉钱。根据国家颁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相关规定,外包装层数不能超过3层,包装成本不能超过出厂价的15%,包装空隙不超出商品体积的55%。消费者可以以此来衡量购买的礼品装粽子标价是否含有水分,同时多留个心眼,货比三家。
雄黄酒不能喝
喝点雄黄酒,意为“驱邪”、“解毒”,其实雄黄酒里的雄黄含有砷(砒霜的主要成分),毒性极大,饮用后极易导致人中毒并损害肝、脾、肾功能,如真要使用,不妨把雄黄酒喷在床下、墙边等角落,以避毒虫。
今年粽叶销售增长了八倍
有市民表示“DIY”吃得放心
商报讯(记者陈颖)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超市里粽子、咸鸭蛋销售的高峰已近尾声。粗粗盘点后,商家意外发现,今年粽叶、糯米等粽子原材料销售增长非常明显,选择在家自己动手的市民增多了。
早在两周前,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的粽叶生意就热火起来了。“原来有两家摊位常年在售,但是生意很平淡。前段时间,买粽叶的顾客突然多了起来,有摊主看着生意好,也做起粽叶生意。”市场经理沈东红说,现在一共有三个摊位卖粽叶,生意都不错。
华润万家、乐购、好又多等超市也打出了“粽子制作DIY”的促销口号。“去年的粽叶是小包装产品,今年则是散装称重形式,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效果非常不错。”华润万家公关部的黄微微说,最近浙北地区的卖场平均每天都能卖出超过1.4万元的粽叶,对比去年端午前一周增长800%。该超市售价3.9元/斤的糯米销量同样直线上升。
据了解,粽叶等DIY材料商品在华润濮家店和云和店最热销。“可能是因为附近小区的中老年顾客比较多,有时间有闲情自制粽子。”濮家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说。不过,在其他超市,有顾客透露DIY的原动力是“吃得放心”,材料都是自己精心挑选过的,又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不用担心质量有问题。
在超市看来,DIY材料热销或许是个不错的促销活动卖点,“明年可以考虑组织现场包粽子,聚集人气。”一家超市负责人说。事实上,有厂家已经看中这种促销形式。市中心一家超市里,某品牌推出“买就送”活动,买满一定金额的冷冻粽子就可获赠一只现场新鲜包装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