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豪园全体业主坚决抵制淘宝网店进入本小区”。
5月18日,滨江区江南大道边的江南豪园小区北门和南门口,都挂上这样的红色横幅。
5月19日,小区东、西两大门,也挂上了同样的横幅。
小区物业和业委会筹备联络小组都说,横幅还会一直挂下去。这是怎么了?
小区至少有30多家网店
江南豪园2007年交付,小区有17幢高层住宅,绿树红花,环境蛮好。
物业统计,小区1400多套房子,目前入住率在50%左右,700多户已入住的人家中,有200多户是出租的。
而这些出租房中,有不少房东,是把房子租给淘宝卖家,在网上开店做生意。物业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多家。矛盾由此引发。
昨晚,我约到了小区业委会筹备联络小组几位成员。
“吃煞苦头!”联络小组成员裘先生说起这事,眉头紧锁:
我们16幢,以前有个淘宝卖家租了16层和24层的房子,16楼放电脑,做营业场所,24楼是仓库。
最多的时候,16楼房间里,光他们工作人员就有20多个,加上发货、收货的人,还有进进出出来买东西的人,满满一屋子。24楼仓库,堆满了衣服。
去年9月的一天,我下午3点多回来,电梯口通道上全堆着他们进的货,一个个大麻袋都是衣服,人根本走不进电梯。
跟他们讲,还不理我,火都火煞,差点打起来,后来没办法,只好叫110来处理。
影响生活、影响安全、引发矛盾
联络小组写了份书面材料,列举了跟淘宝卖家住在一起的种种影响和不便——
1.影响生活,比如出入等。
(因为都是高层住宅,淘宝卖家来往人多,频繁使用电梯,让居民都感觉不方便。裘先生说,他最长一次等电梯时间是近40分钟。)
2.影响安全,比如人员混杂,房子既当仓库又住人,不符合消防规定,群租现象普遍。
(家住7幢的老赵说,大部分淘宝网店卖的是衣服、化妆品之类的,堆在一起,万一发生火灾,财产不去说,老人孩子逃逃都来不及。)
3.引发矛盾。比如因为噪声、用水、用电等一些事情,引起邻里矛盾。
卖家为什么喜欢在这开店?
江南豪园一期2004年开盘,当时房价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据说,当时有不少温州人在这买房当投资。
现在小区成熟了,把房子出租的人也多,因为地段不在市中心,房子租金不算高,一套一百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每月1200到1300元左右。
“房子大,租金不贵。加上我们房子不是框架结构,一间间都隔好的,淘宝网店都喜欢。”小区物业方主任分析。
另外,随着滨江建设发展,小区外有不少公交线路,进进出出很方便。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区的淘宝卖家不少是做服装生意的,江南豪园离四季青服装交易市场也不远。
业委会筹备联络小组说,其实不仅江南豪园,周边的中兴花园、风雅钱塘、钱塘春晓等小区,在小区里开淘宝店的也不少。
有位读者住在钱塘春晓,他说,常在小区里看到两个好看的姑娘儿,穿得漂漂亮亮,在小区里拍照片。旁边草地上还搭着一个小帐篷,拍几张,就钻到帐篷里换套衣服,继续拍。
“后来才知道,她们是开网店的,自己做模特拍照,放到网上卖衣服。”同事说。
知道大家不欢迎我们,我也很郁闷
小区×幢2单元2302室就是家淘宝网店,昨晚,我进去和他们聊了聊。
四室两厅的房子,进门第一感觉很杂乱,纸板箱堆得到处都是,客厅中间摆着两张电脑桌、四台电脑,背后大木架上,堆着各式各样的衣服。
三个大房间的门关着,一个十平方米不到的小房子里,放着两张高低铺。
小李是这家网店的主人,据说,她的店现在已是四钻(淘宝网根据卖家交易次数和买方评价,会相应给出不同等级)。
“我是今年1月在这里租的房子,以前我租在采荷东区,也是做淘宝的,房子没这里大。”小李说,因为弟弟在同一幢15楼也开了淘宝店,所以就租了过来。
“看到横幅,知道大家不欢迎我们,我也很郁闷。我们觉得并没有影响到别人的生活,邻居们平时跟我们关系也蛮好的。
“大家不欢迎,我们也可以搬走,可当初租房子时,房东没说不好开淘宝店,而且跟我们签了两年协议,提早解约,按规定我们加起来要赔他7000元钱。”
小李弟弟在15楼的店,据说已是皇冠级了,生意很好。下楼时我特意过去看看,门口望进去,客厅里就放着好几张高低铺,上面有不少衣服。
刚想敲门进去,里面的人马上把门关上了。
小李一家是安徽人,特意到杭州来开网店,图的是四季青衣服多,进货方便。
“另外,杭州的网络产业也很发达,听说马云也是从家里发展起来的呢。”小李说。
挂出横幅有两个考虑
物业方主任说,同意挂出条幅有两个考虑,一是提醒房东,今后不要把房子出租给淘宝卖家了,不要让小区内的网店多起来;
二是通过横幅告诉淘宝卖家,其他居民不欢迎他们,慢慢的可以搬出去,这样小区里网店数量可以慢慢减少。
另外,为控制网店发展,还出台了不准快递公司车辆进入小区等规定,物业前几天还给所有业主发了短信,建议大家不要把房子出租给淘宝卖家。
相对物业的温和态度,业委会筹备联络小组更强硬——坚决不欢迎淘宝网店。
裘先生说,根据《物权法》等规定,小区住宅不能开店,应该由政府或有关部门出面管管,让他们离开。
“不要让网店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