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段时间,水网交织的嘉善县丁栅镇对捕捞技艺进行了专门普查,共发现“张簖捕捞”、“引鲤鱼”等43种。接下来,该镇将结合这些捕捞技艺、渔民习俗等进行开发,积极申报相关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天上午,在丁栅镇举办的水乡渔网编织大赛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让人体会了其中的特别味道,记者随后发现,渔民们过端午节的习俗其实也很不一样。
16名选手“穿针引线”
捕捞离不开捕捞工具,其中渔网是重要的工具,不同的捕捞需要用不同的渔网。以前渔网都是手工编织的,但不管是什么网,都是先结成网片,然后组合起来,或者是先结一片基本网片,然后在基本网片上进一步结其他部位。此次渔网编织大赛总共吸引了来自全县的16名选手,他们都被要求在一片基本网片上再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编织。
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16名选手便在网片上“穿针引线”,来回穿梭的速度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不少观众看到16名选手中竟有8名男选手都觉得很稀奇,记者跑过去一打听,原来渔民编织渔网从来就是不分男女的,男人在这一方面其实也毫不逊色,而且他们也得从小就学。
丁栅镇渔民村的钱福根今年56岁了,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金奖。“我们这一带都是捕鱼的,因此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怎么织网,现在的网都不是人工编织的,因此也有十来年没有动手编织了。”钱福根说,结网的基本工具有箐和箐板,结网时先将网线绕在箐上,然后开始结,箐和箐板大小由渔网的大小所决定。
渔民端午习俗很讲究
实际上,除了传统的捕捞技艺叫人感到好奇外,渔民的习俗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嘉善县以淡水捕捞技艺、渔村习俗等为代表的传统淡水渔俗文化,已经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天是端午节,渔民有哪些特殊习俗呢?记者在“非遗”展示现场看到,渔民过节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我们这里有端午吃篙秧粽的习俗,其实就是以篙秧代替粽箬包出来的粽子。”正在展示篙秧粽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渔民比较苦,而在丁栅,篙草的叶子随处可见,因此就用这个替代了箬叶。不过,选用的米虽然仍是糯米,但是需放在有豆壳灰的水中浸一下。据说,这种粽子色泽碧绿,能清凉解毒,吃了之后夏天不生痱子。此前,这一特殊的习俗就被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金天麟记录了下来。
丁栅镇党委书记戴光明告诉记者,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各界展示丁栅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丁栅作为“田歌之乡”的独特魅力,传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古老渔乡文化,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江南水乡淡水渔事渔俗文化,整个活动共包括织网比赛、淡水捕捞渔具展示、特色饮食制作、手工技艺表演、裹粽子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