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神突围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第一部分 前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第三部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四部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六部分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第七部分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八部分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常山县委书记:山海联动 全力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

  山海联动 全力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

  中共常山县委书记 童建中

  推进衢州工业经济新飞跃,必须以全球的视野,站在全省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当前,正处于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升级的浪潮中,围绕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构想,充分认识和利用衢州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使衢州成为有效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空间,这不仅可以为加快衢州经济社会发展插上翅膀,也可以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因此,深入研究把衢州打造成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是推进衢州工业新飞跃的战略需要

  衢州的制造业已积聚了一定的特色竞争优势,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把衢州打造成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不仅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也符合未来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同时也是衢州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浙江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首先,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是助推衢州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衢州是国家火炬计划氟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以矿山机械、输配电设备、轴承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及高档特种纸、新型建材、竹木加工、绿色食品等特色制造的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光伏产业、LED等新能源、新光源的产业基础。这种独特的以重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与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相适应,与我国工业向重化工发展的方向相契合,与省里提出的加快浙江以轻纺为主的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的导向相符合。衢州工业化程度与全国基本同步,但明显滞后于全省,在发展特色制造方面更具发展的潜力,只要顺势培育,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不仅能加速衢州工业的集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推助工业的大跨越,而且能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是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吸纳我省外流的产业资本的需要。衢州有低丘缓坡地72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其中32万亩低丘缓坡地可作为优质工商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充分利用较为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站在优化全省产业发展布局的高度统筹谋划,把衢州的空间资源作为战略性要素资源纳入到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大局中,有利于吸引沿海发达地区受发展空间制约外流的资本(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外流的浙商资本大约600-700亿元)。这样既有利于改变以往开发低丘缓坡主要在为发达地区代保耕地、置换土地指标作贡献的简单模式,又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外出寻求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项目,既可以给衢州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又可以为发达地区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产业提升战略提供发展空间,对缓解全省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保持全省投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再次,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是提高要素的吸纳能力,促进衢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衢州的知名度不高,工业“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特征比较明显,通过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可以促进平台建设上新的台阶,打出响亮的招牌,增强对本省的流动性要素及其他外来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可以促进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和协作,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加快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成套设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升级,解决产业发展中“低、小、散”的问题,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推进主导产业向高端化、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传统产业向高新化方向发展,加快构建以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四,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是推动衢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需要。《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衢州要大力提升资源加工水平,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从严控制大运量、高污染项目,逐步形成氟化工、新型干法水泥、矿山机械、高档纸制品、输变电设备和轻工制品等若干特色制造业基地”。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效促进了衢州的发展,工业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3年的39%上升到2008年的52%,人均GDP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3年的48.4%上升到2008年的51%。衢州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将更有利于《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在实处,推动衢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缩小衢州与我省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衢州特色制造业基地功能定位和着力点

  衢州打造特色制造业基地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衢州的后发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特别是本省特色产业向衢州战略布局和梯度转移,积极开展浙闽赣皖省际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努力培育形成一个以“三新”产业为核心、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根据以上思路,衢州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为:

  1、成为三类特色产业的全国制造中心。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产业“三大产业板块”培育增长极。一是重点推动氟硅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方向发展,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中国氟硅之都”;二是加快矿山工程装备、金属制品深加工、高压输配电产业升级,使矿山工程装备在国内外具有更强的市场、技术、信息、效益等竞争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中心;三是加快推进高档特种纸、电光源、新型建筑材料等特色制造业做大做强,向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

  2、成为我省传统特色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吸纳基地。积极开发低丘缓坡地,充分发挥衢州土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优势,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工业新城—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工业体系布局,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把衢州建设成为吸纳和留住浙资的重要集聚地。主动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和本省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以资源与项目合作为中心“筑巢引凤”,鼓励传统性制造业和生态环保型工业向衢州转移。

  3、成为我省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试验先行区。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继续深化衢州与杭州、宁波资源与产业合作,完善运作机制,努力探索与其他发达地区开展协作。通过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为全省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益的经验。积极引进特色优质项目,通过在市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江山经济开发区、龙游工业园区建设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园,打造合作载体,打响区域协作品牌,在全省、全国创造经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成为四省工业合作互补重要的资源要素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周边上饶、南平等城市的资源,发挥衢州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独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加强产业链合作,建立新型的竞争—合作分工关系。适度引导部分企业将产业链中的上游产品向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地区布局,不断加强对周边地区各类生产要素和配套加工业的集聚和带动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原材料产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四省边际建立原材料基地,推进资源要素利用一体化。

  从上述功能出发,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助推衢州工业经济新飞跃,需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加快形成产业势能,通过打造优质且有异于周边类似地区的优质投资环境吸引投资项目。这既需要不断优化投资政策和服务,充分发挥已有特色产业的集聚优势,又需要引入一些有前后向带动性的、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

  二是要有效拓展可集聚上规模产业的发展空间,合理整合集聚特色产业的现实资源。重点是打好土地牌,制定好特色制造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争取省里的支持,合规合法地把低丘缓坡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资源。

  三是要制定好产业选择的标准和门槛,努力提升引入产业项目的档次和水平。引进大项目要有长远和战略眼光,既考虑产业自身发展,又考虑城市定位;既考虑区域内产业配套问题,也考虑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可急功近利。

  四是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调整的重要机遇,积极引导现有特色产业和企业的战略性兼并重组。当前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制造业低迷调整时期,要抓住国际原材料价格回落和国内扩大内需的机遇,顺应国内外产业调整的大趋势,积极引导企业整合重组、优胜劣汰,促进衢州的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三新”优势产业的集聚提升。

  三、衢州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建议措施

  衢州建设以“三新”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制造业基地,既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夯实产业基础,也需要争取省里从统筹发展战略的高度,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财力等方面支持。

  (一)搞好规划,明确基地定位和产业培育方向。衢州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需要积极争取省政府统筹指导,省级部门牵头研究制定专项规划。需要在《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基础上制定打造制造业基地的规划,作为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的细化和落实。规划中产业基地要以“三新”产业为主攻方向,明确三大产业板块的全国制造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同时,按照打造成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的要求,统筹配置资源,引导产业转移。努力争取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省级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机制。专项规划的实施应参照省三大产业带的模式,由省级部门推动、管理和监督,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新格局。

  (二)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满足基地建设的空间需求。空间平台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是事关衢州工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命脉工程。当前拥有大面积甚至超大面积的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竞争力表现。要积极向省里争取政策,充分利用大量可供开发的低丘缓坡资源,打好土地这张牌。一是积极争取省里对衢州重点开发区块土地开发利用的倾斜政策,力争在林地和零星基本农田调整等政策上取得突破,使我们能够合法合规地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二是加快衢州机场等工程的搬迁工作,腾出有效的城区土地资源加快衢州工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省里支持衢州省级开发区(园区)开展整合提升的试点,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优先支持衢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等4个省级“山海协作”示范园扩容升级,并为产业带沿线生态工业集聚重点乡镇留足空间。并设立欠发达地区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工业平台的建设。

  (三)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区域内产业协调有序发展。现阶段衢州工业发展仍然依赖于投资的拉动。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必须要吸引外来流动性要素的大举进入。当前,国内外经济正处在重要的调整时期,产业兼并、行业洗牌的规模和范围正在扩大,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已经如火如荼,这对于衢州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来说是个机遇。要充分利用山海协作工程这一载体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积极向省里要求出台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鼓励省内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型产业项目向衢州转移,鼓励企业到衢州建生产基地,在梯度发展过程中实现与发达地区的良性互动。要加强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的研究,当前针对发达地区产业调整转型中出现“许多老企业留本地、新项目外出寻空间”,而不是以往的单纯“梯度式”转移的情况,要抓住机遇,紧盯以高端化为取向、寻找新发展空间的企业和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和支撑力的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及大项目,发挥已有特色产业的集聚优势,承接高端化的产业转移,提升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产业。要与省里联动,抓住核电设备国产化的机遇,吸引核电设备供应商到衢州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核电配套产业,带动输变电等产业发展。要鼓励衢州企业在投资扩张中产业链向闽赣皖省际周边地区延伸,不断加强对周边地区各类生产要素和配套加工业的集聚和带动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衢州制造业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推助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形成。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引进大项目、发展大工业、培育大产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现代支撑体系。要根据国家刺激内需政策,加强对中央投资方向和重点的研究,紧紧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实施,不断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工业的支撑体系。一是要按照建设四省边际交通枢纽的要求,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衢江航运开发工程、杭长客运专线衢州段、机场迁建等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形成公铁港航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缩短与杭州、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改善区位条件,提升区位优势。二是加快推进龙游核电项目和西气东输二期项目的实施,培育和发展大型煤、油物流企业,建设浙西石油贮运中心和浙西能源储备基地。三是加快衢州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建立内陆口岸型国际物流体系、大宗物资区域集散型物流体系和特色产业基地型物流体系。四是加强人力资本引进与积累,加快衢州学院的“升本”步伐,按照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要求,建设1-2所在全省和四省边际区域富有影响的职校,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企业在衢州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共建创新载体,提高衢州经济的整体创新能力。

  (五)加快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努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按照“两创”要求推进新一轮改革,重点推动行政管理流程再造、行政审批制度、要素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要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和落实促进全民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鼓励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服务企业创新的社会网络,鼓励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要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健全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激励创新和诚实信用的良好商业氛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衢州市常山县:资金项目有帮扶 培训实践有基地
·松阳县唱响“四步曲” 因地制宜打造油茶强县
·江山市坚持边查边改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
·衢州市开化县推进五大工程破解发展难题 保民生促和谐
·柯城以破解难题考量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