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金衢采访线        更多>>>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杭州上百工业企业撤离主城
·“辉煌60年 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杭金衢采访线路
·杭州: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将于10月10日前交付
甬台绍采访线        更多>>>
·面临诸多压力 上半年台州市玩具出口逆市飘红
·“辉煌60年 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甬台绍采访线路
·台州青年企业家赴沪培训 黄浦江边刮起"头脑风暴"
·台州百分之八十低收入农户今年至少增三百元
湖嘉舟采访线        更多>>>
·文化部嘉兴开会:交流构建公共图书馆经验
·"辉煌60年全国网络媒体浙江行"湖嘉舟采访线
·嘉兴南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全国示范
·嘉兴工业园区"绿色化"打造 否决32个污染严重项目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辉煌60年 网媒浙江行 > 浙江各地 > 舟山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一朵美丽的小白花

  印象普陀

  普陀,佛教《华严经》中“一朵美丽的小白花”之意。她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是舟山市的一个市属区。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5个,有人居住的有32个。全区辖5镇3乡5街道,区治沈家门街道。总人口31.9万人,面积672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69.4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8.6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是海洋大区,陆地小区。

  普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沿海要冲、舟山渔场中心。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面临辽阔海洋,与台湾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仁川港相对。自然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港口优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境内举世闻名的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渔货集散地,与挪威卑耳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等著名旅游景区。

  古人云:“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则推普陀”。普陀是华东地区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独特的区域,也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积聚地和舟山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普陀诸岛山海景观独特,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岛风情浓郁,是饱览海岛风情画卷,感受东海海洋文化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海天佛国”普陀山被誉为“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推崇第一山”,拥有全国最大的观音道场;“沙雕故乡”朱家尖是国内沙雕的发源地;“中国渔都”沈家门渔船翔集,海珍荟萃,是纵览渔港秀色、细品海鲜美食的好地方;“金庸笔下”桃花岛又可以体会到“射雕城里探神秘,海上桃源享闲情”的美妙意境;如果您登陆六横岛、蚂蚁岛、东极诸岛,那里的“渔家乐”、“海上人家”则可以一圆“做时尚先锋、当东海渔夫”的美梦。

  以沈家门为基地,普陀山为依托,朱家尖、桃花岛为重点,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普陀的宾馆酒店林立,有星级宾馆28家,旅行社33家;久享盛名的海鲜夜排档占尽渔港夜市优势,令游人大快朵颐;国际水产城内美味海鲜,琳琅满目;跨海大桥、民航机场、海运码头,构成普陀旅游海、陆、空的主体旅游交通网络。

  2007年普陀区旅游局在省、市旅游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区旅游从业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市、区关于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发展基本原则,追求以建设海洋旅游强区为根本目标,不断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525.58万人次,同比增13.1%;接待海外旅游者共计7.86万人次,同比增20%;创旅游收入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地理位置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我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资源优势

  极其丰富的海产资源

  普陀海域辽阔,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尤其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类140种,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鳓鱼、鲳鱼、马蛟鱼、鳗、比目鱼为主,随着资源变化,作业调整,拓展鱼场,马面鱼、鲐参鱼及鲷类已成为主捕鱼类。蟹虾类亦有40余种,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鹰抓虾为主。海水养殖面积2004年达54435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是海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由于普陀区境内岛屿周围多滩涂,涂坡平坦蓄水渗漏性小,适宜海盐生产。2004年在产盐田总产量4.96万吨,比上年增加9.3%。

  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

  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岙口、岬角环列,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且岛屿环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设施,其避风性能、锚地良好。据探测,全区水深20米以上岸线有49公里,分布在马峙、鲁家峙、朱家尖、桃花、虾峙、六横等岛,是建设深水泊位,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国际航道--虾峙门航道可供15万吨载轮自由进出,20万吨载轮候船进出。

  华东地区最大的干船坞--马峙岛的舟山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30万吨级干船坞工程预计在今年8月份竣工投产。国内外著名的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与挪威卑而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其长11.5公里,宽0.19-0.17公里,为东西走向多口门的峡型天然良港,港域320万平方米,水域185万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是理想的渔轮锚泊、避风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渔汛旺季,国内沿海各省市的近万艘渔船云集,避风、修理和补给生产、生活资料。沿港岸设有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及石油、渔网、渔机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百余家。目前,沈家门港已是客货运输综合性港口。

  后来居上的旅游产业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国家海岛生态公园”朱家尖、“十里渔港”沈家门及“海岛植物园”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等为主,类型众多。沙滩资源得天独厚,沙滩面积占浙江省沙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岛屿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石景观和海礁景观,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的白山景区、桃花岛的安期峰景区,以及东海前哨东极岛的东福山等最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影。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尔。

  海岛文化

  捕食鱼类,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和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衍生的鱼文化,既真实地载录了先人的奋斗足迹,又为后人展示了古老绚丽的历史画卷。随着时代的变迁,使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正逐步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捕食鱼类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在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就有原始人以捕鱼采贝为生。《淮南子·修务篇》云:“古之人,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龙之肉。”嬴即为海产之贝类。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诸如有孔骨针作网罟以佃渔。在新人化石阶段,开始制作比较细致的石器、骨角器等叉鱼和钓鱼的渔具,逐渐由单纯的狩猎阶段进化到渔猎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沿海出现了磨制石器渔具,如石制、陶制的网坠、骨制的鱼钩、鱼叉、鱼镖和织网用的骨针。在前期磨制石斧、石刀可以采伐树木,并用火烧刀斧砍的办法制作独木舟,为先民跳出陆岸束缚,开拓海上渔猎作业范围,创造了条件。

  我国是最早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古代海洋文明的先驱之一。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楚越文化而且还用人类征服海洋的智慧与实践,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海洋渔文化。普陀海洋鱼文化,作为普陀海洋鱼文化的一部分,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渔场条件、水产资源优势,以及传统习俗,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中国海洋文化的宝库中,折射出奇彩异光。

  渔岛人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鱼,是捕鱼人养家糊口和延续生命的主要的物质基础。捕鱼人切身体会到,只有捕上鱼,才能以鱼易米,以鱼易布,以鱼易柴,以鱼换取阖家生计之所需。因而他们比任何人——包括卖鱼的人、烧鱼的人、吃鱼的人——都要更崇拜鱼,热爱鱼。

  在渔民心目中,海洋中无论哪一种鱼,都有它们自己的头领或鱼皇。如带鱼,有“鳇鱼”,即带鱼之皇。往昔,不管哪方渔民捞上它,都是敬若神灵,不杀,不吃,也不卖,大都放生让它回归大海,或是委托老母或妻子,送至宫庙供奉龙王或菩萨。

  渔岛人崇鱼、爱鱼,还能从渔家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证。如,无论是渔船开洋时祭拜海神与龙王,还是每逢年节祭祖供菩萨,总少不了献上一盆整条的披金鳞,象征吉祥丰裕的大黄鱼。在普陀人的方言中,黄鱼的黄鱼谐音“王”或“皇”,以黄鱼之全鱼敬神祭祖,表达了渔民对神灵和祖先的虔诚。再是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不仅餐桌上有鱼,而且食橱里有几碗烧好的鱼,屋檐下、门窗上,都挂有整尾洗净的鱼,以示“年年有鱼(余)”。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