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黄洋口村立足山区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走生态环保之路,实现美化环境和助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产业背后的污染
一直以来,英川镇黄洋口村村民喜爱种植板栗,也积累一定的板栗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大力发动下,该村村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里的板栗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目前,黄洋口村已建成1600亩的板栗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村民增收150余万元,成了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在每年板栗丰收时节,大量的板栗壳堆积如山,成了让村里感到头痛的一件难事。村民林启方说:“板栗丰收后,板栗壳没地方放,村民们就到处乱倒,村里环境卫生受到严重污染,影响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大学生村官及时解困
黄洋口村的大学生村官们看到这一现象后,心急如焚,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村官们便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上网查找、翻阅有关资料,终于找到一种叫“生态炉”的产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村官们还组成考察团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后,觉得适合在黄洋口村推广。
这种“生态炉”产品是以板栗壳、秸秆、刨花、玉米芯、果壳、杂草等固态为燃料,以热解反应转换成可燃气体,不用电、不加化学添加剂,一点就燃,气化燃烧时无烟、无味、无焦油溢出,热效率高,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方便、安全,是一种较好的生态能源。
村两委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生态炉”很好,决定由大学生村官们负责,从外地引进“生态炉”这一设备。
污染物成“燃料宝”
自从黄洋口村引进“生态炉”后,板栗壳就成为主要燃料,不仅有效解决了板栗壳堆积如山、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能为村民增加收入。有了这项增收节支措施,村民们对板栗基地管理更加积极,并能促进来年板栗的增产,形成良性循环。
该村党支部书记林盛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台生态炉只要投入700元,一户以6罐煤气计算就可年节省500元,使用年限20年,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全村减少支出20000元。一般农户一年的板栗壳基本上能满足他们的生活燃料需要。
村民林启方说:“以前村里到处是板栗壳,自从有了生态炉,大家都抢着要板栗壳,村里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们还把“生态炉”称为增收节支良策,把板栗壳称为“燃料宝”。(严仙田 刘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