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建支部 围绕发展做文章
—溪龙乡“党支部+合作社+人才”党建富民新模式典型培育情况介绍
溪龙乡位于安吉县东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溪龙悠久的产茶历史,全乡现在白茶面积万余亩,建有国家标准化示范园区,是著名的中国白茶之乡。针对白茶产业向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求,溪龙乡女子茶叶合作社于2001年成立,现有社员83人,发展党员12人,白茶种植规模近3000亩,年销售收入将近5000万元,解决了本地及周边乡镇上万人次的季节性就业问题,08年合作社所在的黄杜村人均收入达15415元。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有利于保持党员先进性,有利于促进合作社健康成长的原则,为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溪龙乡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合作社”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合作社于06年11月建立了党支部,走出了一条产业链上建支部、发挥作用带民富的新路子。08年,女子茶叶合作社被评为妇女领办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践基地被评为省三八绿色基地和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
一、强化三种引导,建设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通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将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当中,及时占领产业发展的组织阵地,扩大基层党组织在产业中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是思想上引导。将合作社党组织的职责定位为“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典型示范、监督保证”四个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社员中开展以“树合作互助理念、树诚信经营理念、树科技兴业理念、创产品品牌观念”为主要内容思想教育活动,以基地为依托,积极营造氛围凝聚合力,帮助女性种茶户转变观念,消除顾虑,及时把她们组织起来,把产业链上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组织周围。
二是工作上引导。党支部通过参与、组织、指导合作社工作,由原来的“直接干预”、“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转变为靠鲜活直观的事实引导农民、靠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整体规模参与市场带动农民,从而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支部出面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帮助社员协调贷款,争取政策和帮扶措施,降低茶农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解决产供销等疑难问题。加强与大户的信息沟通,及时帮助联系销售市场和客户,解决社员的燃眉之急。党支部先后邀请了浙江省林科院高工何奇江,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赖建红、工程师程玉龙等专家到合作社讲课,对白茶的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白茶采摘炒制及贮藏方面进行讲解,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提高了合作社社员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同时,合作社党支部还牵头建立了“溪龙乡白茶种植教学实践基地”,专门聘请县农业局、乡林业站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在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等种养关键性阶段召开现场讲解会,对广大社员言传身教,传经授宝。社员喻有珍说:“原本担心茶叶销路不敢做大,现在支部主动帮社员联系买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组织上引导。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发挥组织核心作用,在推进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合作社运作。在支部的带领和引导下,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不断拓展,制订了合作社规章制度、发展规划、活动方案,明确了合作社理事会机构、岗位职责。组织社员听课、开座谈会、外出参观,引导社员正确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技术知识。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突出妇女群众在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自觉维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荐经济能人、专业大户担任支部委员,发挥他们的优势,增强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规范内部管理,定期召开社员大会、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商讨、交流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产业技术问题,推动白茶产业发展。合作社里,经常看到妇女们三五成群讨论种茶技术,闲时拉拉家常,为党员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实施三项工程,打造引领致富的巾帼团队
女子茶叶合作社把妇女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到了生产经营上来,党支部引导、凝聚、示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是实施党员示范工程。组织合作社党员带头践行遵守合作社章程,维护安吉白茶品牌声誉,争做自律守信的模范,坚决抵制在白茶销售过程中以次充好、以陈茶替新茶等有损白茶产业发展的行为引导党员领办科技项目,建立示范基地,做到新技术党员先学、新品种党员先试、新设施党员先用,生产风险党员先承担,取得成效后再向社员推广,为社员带头探路。“党员带头干、社员跟着办”,充分体现了合作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08年,合作社党员盛月清创办“党员白茶种植实践基地”,出资引进了“除霜防冻风扇”这一科技项目,运用后立竿见影,对初茶时期“倒春寒”、霜冻等抗击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现在有很多社员、周边农户开始学用这一技术。白茶鲜叶制作碧螺春技术项目,因白茶青叶价钱较高,尝试有一定的风险性,合作社党员钟玉英大胆改革生产流水线,引进新设备,生产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合作社很多社员都掌握了这一技术,拓宽了产品种类。09年年初,白茶大道拓宽时,需要征用一部分正值茶叶盛产期的茶园,女子茶叶合作社党员带头,不仅以低于赔偿价的价格把茶叶地征用给乡政府,而且协助做好个别有想法农户的思想工作,使得工程土地征用异常顺利。
二是实施党员帮扶工程。充分发挥合作社党员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热心为社员提供产前、前中、产后服务,帮带社员共同致富。在支部的号召下,合作社党员筹集资金建立了“创业帮扶专项基金”和“女子茶叶合作社党员关爱基金”,对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再创业的合作社党员提供低利率的借款,及时掌握生活较困难社员的情况,开展关爱社员活动,在力所能及帮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帮助贫困社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09年以来,合作社党支部共为6户种茶户提供了贷款担保。合作社社员张金凤因两个女儿残疾,花去了大量医药费,“合作社党员关爱基金”给她送去了温暖,为她提供贷款担保的同时,积极帮助她争取到县妇联和民政部门的补助,帮助她联系荒山承包,鼓励创业发展。张金凤逢人便说:“合作社像自己的家,社里的党员就像是娘家人一样”。合作社党员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08年雪灾和汶川地震救灾中捐款10余万元。
三是实施党员培养工程。培养重点合作社里生产技能强、经营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及时将优秀党员选拔进支部班子,使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有机融合,互促共进。通过师徒结对、岗位锻炼、实习培训等途径,把党员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社员培养成技术能手、营销能手。社长兼支部书记宋昌美08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0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支部委员盛月清在08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成为村党总支委员。
三、扩大三种效应,奏响合谐新农村的欢快乐章
党支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扩大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为使产业发展从家庭小作坊生产逐步走向集约规模型生产,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引导白茶加工企业走向整合,推动白茶生产从家庭小作坊走向互助合作型发展,支部不断规范合作社茶业经营户的经营方式,产供销使用统一标准流程、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等一体化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家一户参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提高了白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09年,合作社几位大户联合制作了女子茶叶合作社中心徽标,标注在茶叶外包装、茶叶器具、标牌和宣传资料上,推行统一标识,提升整体形象,打响合作社品牌,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春茶上市后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行业信誉,合作社种茶户的中高档白茶在7月中旬就销售一空。筹建女子茶叶合作社党员发展互助金,帮助党员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开展“信息小红纸”活动,白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生产期间,合作社党员将一张张印有各类信息的小红纸不定时的发到了社员手中,适时帮助增加信息量,提升社员的产业质量水平。
二是扩大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动员合作社党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培育致富典型12名,打造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党员创业示范基地8个。组织党员参与“联系一块生产基地、申领一个先锋岗、传授一项实用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帮助一户社员致富”等“五个一”活动。开展学政策、学科技、学管理,争做新型农民的“三学一争”活动。通过致富妇女姐妹的典型引导,辐射周边群众,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农民仅白茶一项每年可增收6000多元。合作社党员和致富能手与一般社员结成对子,利用她们对外交往多、获取信息快的特点,实现信息资源互通、销售渠道共享。
三是扩大人才服务的科技效应。合作社党支部致力于推动专家人才与社员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人才科技支撑作用,出面聘请省、县、乡各级茶叶专家10余名担任合作社技术顾问。近年来先后举办了60余场知识讲座,就白茶的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白茶炒制及贮藏、采摘技术等进行专题培训,印发《白茶种植病虫害防治简报》35期,发放农技资料2100份。组织社员到长兴、德清、余杭等地参观学习10余场次,300多人次。充分运用远教站点,实践基地等平台阵地,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管理、白茶烘炒现场指导,现场回答生产技术方面问题上百个。09年7月,黄杜村党总支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合作社党支部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与中茶所专家联系,为他们提供科研平台,同时利用科研机构人才资源优势,共同探索茶园生态修复、白茶安全质量技术攻关等课题,提高合作社党员的产业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聘请的专家顾问积极引导合作社社员走QS认证、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加工的发展之路,同时鼓励合作社参加各类茶叶展销、交流和评奖活动。目前合作社白茶生产企业通过QS认证的有5家,有机茶认证的有4家,绿色食品基地2000多亩,产品获得“国际名茶”、“中绿”杯杯多项国际国内金奖。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支部成了带领社员闯市场的冲锋队,成了推广科技、提高生产力的突击队,成了组织社员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队。老百姓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党支部的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