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毛竹废料却能换回230元钱,这样的开心事让衢江区湖南镇的竹农们碰上了。该镇破石村村支书余金山说:这多亏了镇政府围绕竹产业发展的“竹林提升—加工增值—废料回收利用”“三步曲”产业链,采用“调研——分析——决策”三步工作法,拉长了毛竹增收链,才使竹农实现了增收目标。
湖南镇是浙西著名的毛竹之乡,全镇有3万多亩毛竹,竹产业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统计,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竹产业收入占60%,但由于毛竹生产、管理、加工和经营仍然较粗放,经济效益偏低。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镇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推行“调研——分析——决策”三步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联系所驻村,所联系点实际,深入基层调研破难,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寻求本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路径。在调研分析中该镇围绕毛竹提升工程加强毛竹生产管理,运用政策手段,帮助竹农全面改善竹区生产条件,实施林区作业道和蓄水池两大工程建设。同时,派出林业技术人员上山指导竹农全面推广和实施“配方施肥、挖沟引鞭、蓄水灌溉”等实用生产技术,切实提高毛竹的产量和质量。
毛竹产量提高了,竹农又开始愁销路了。为使竹农增产增收,该镇围绕毛竹的销路,积极开展毛竹产业招商活动,12家毛竹加工企业陆续在境内开工生产,年消化原竹1000万公斤,竹凉席、无线片、卫生筷等10多个竹制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市场,毛竹产业链被拉长了,毛竹更值钱了。
毛竹多卖钱了,但竹屑、竹表、竹花等毛竹下脚料却被丢在山上成了废料,竹农感到心疼。该镇又积极为毛竹废料找“婆家”。镇政府以毛竹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引进客商创办了一家机制炭厂。于是,往年被丢弃在竹山上的竹屑、竹表、竹花等毛竹下脚料终于有了“婆家”,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竹农增收100多万元。
由于全镇毛竹产业实现了“竹林提升—加工增值—废料回收利用”拉长了毛竹增收链,每亩毛竹年收入达600多元,比2年前增长了2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