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天天报 | 人代会快报 | 政协会快报 | 帮女郎跑两会 | 第一视频 | 网友建言 | 省内媒体报道 | 点击提案议案 | 两会表情 | 两会手机报 | 专题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聚焦2010年浙江省“两会” > 国内外媒体报道 正文
砥砺奋进成果丰硕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调查显示,浙江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以外的收入超过l80%,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逾七成。l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相加人均达l89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l89.8%

  新春来临,浙江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跃上万元台阶,达到10007元,比2008年增加749元,增幅8.1%。

  调查显示,浙江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以外的收入超过80%,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逾七成。2009年,全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相加人均达89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89.8%。

  改革中频出强农惠农措施

  浙江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89年破千元到如今破万元,从原先的全国平均水平到连续25年居各省区之首。这是一个历史的积累过程,更是一个历史的跨越。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靠的是走出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就是以农民为创业主体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了“百万农民创业,千万农民就业”的奇迹。

  七山两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浙江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先天的不足,促使浙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屡屡率先创新:最早允许农民务工经商,最早允许农民长途贩运,最早允许对农民开放城乡市场……改革开放初期,善于闯市场的浙江农民率先创办乡镇企业,并悄然孕育了股份合作、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模式。浙江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尊重群众的创新意识,坚持市场取向,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率先推进内外开放联动、率先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收到明显成效。

  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浙江农业出口受阻,内销锐减,部分农产品严重“卖难”,大批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回乡。农民收入一直全国居先的浙江,继续增收的压力前所未有。

  危机中如何撬动农民增收的杠杆?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方针政策积极应对,号召大家共渡难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第一时间为“三农”工作定下大计: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想方设法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把促增收确定为“三农”工作的突出主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2009年年初,浙江省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财政预算在上年2.4亿元的基础上增加近1亿元,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粮食生产扶持资金比上年增加48%。实行订单早稻谷奖励政策,同时提高早稻谷最低收购价,对粮油种植大户实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其力度之大、幅度之广、配套之全,历年少见。

  政策的投入导向,有效地激发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2009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和总产量实现“三增”,仅早稻就比上年增收1.6亿元,增幅为24%。

  除了种粮补贴之外,还有农机具购置补贴,受惠农民上百万。仅2009年前10个月,全省就有7.4万余农户,享受到2.8亿元的购机补贴,补贴机具数量达到8.4万台(套)。

  2009年7月,浙江省政府再次下发文件,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产品销售、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创新经营机制、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惠农新措施。

  为让农民钱拿得更舒心,省财政还改变了补贴发放方式,对市县“按上年基数定指标,当年据实结算”,“实报实销”大大增加了补贴范围,让更多农户受益。初步统计,2009年省财政安排“三农”支出高达2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三农”投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难能可贵的是,在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十分关注“平均数下的不平衡”,着力扶持困难群体。在全国率先消除了贫困县和贫困乡镇,目前正在实施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目的就是从解决区域性贫穷向实现户户小康转变。2008年,全省欠发达地区来料加工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发放加工费达25亿元,从业人员人均加工费收入超过3800元。“来料加工”已经成为浙江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主渠道。

  创新中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

  浙江农业资源有限,人多地少,但农业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明显优化,但产业结构依然不尽合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育不足。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保持农民持续增收,成了一道现实的难题。时任分管农业的浙江省副省长、现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认为,惟有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在发展效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2006年提出做强做大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确定蔬菜、茶叶、畜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十大产业为农业主导产业。

  经过3年多的实践,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值份额大。2008年主导产业产值为13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7%。

  二是发展态势好。近5年内产值增幅均超过5%,特别是茶叶、畜牧、花卉苗木发展更快。2008年畜牧业产值达418亿元,规模居主导产业之首。

  三是效益比较高。十大主导产业亩产值均超过2000元以上,其中花卉苗木达到5300元。

  四是增收贡献大。果品、蔬菜、畜牧等产业的从业人数达到200万人以上。蔬菜产业成为平原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茶叶、竹木、食用菌产业则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摇钱树”。

  目前,在浙江的农业主导产业中,花卉苗木产业面积全国第一,竹木产业产值全国第一。茶叶以全国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十分之二的产量、十分之三的产值,其中绿茶出口占全国的75%。蚕桑产业加工优势明显,加工出口全国第一。

  茅临生告诉记者,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浙江还特别注重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采取培育职业农民,改造主体结构;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联合;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土地流转,创新经营机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高农民收入。

  据了解,为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镇居民和工商业主带着信息、技术、资金投资创办农业实体,宁波、义乌等地已相继出台了鼓励性政策,不少高学历青年投身农业正在成为浙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创业人才成为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正在促使浙江农业从生存型创业转向创新型创业。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机化、良种化、信息化、节能减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年间,都成了浙江农村的生动实践。

  发展中走出农村建设新路

  钱包越来越鼓了,农民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2003年初,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重点工程在浙江全面实施,决定对全省10000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年间,全省为此投入建设资金707.36亿元,完成建设“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

  村庄整治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环境改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也是提振农村市场的庞大消费支出。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全省投入的村庄整治建设资金总额就达3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2亿元,拉动农民、村集体和社会投入23亿元。宁波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00万美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金华市金东区、绍兴市新昌县创建了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浙江省农办等单位还联合举办了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总数200多个,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签订了150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贷款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告诉记者,村庄整治建设对农民保增收、农村保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低估。2009年上半年,浙江各地利用村庄整治工程,作为在家门口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大胆开拓创新,实现村庄整治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推广采取包清工的建设办法,支持建设单位多用本地、本村的农民工,开拓了农民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各地还同步开展来料加工服务点等村部服务场所的整治建设,壮大集体经济。据全省村级负债专项调查显示,凡开展过整治建设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一些原来集体经济空白村变成了有收入来源的村。地处浙西的衢州市,2009年共投入农家乐建设资金4118万元,建成139个农家乐特色村,营业收入达9430万元。

  跳出农村发展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浙江发展的这一典型思路,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诸多方面得到生动体现。

  记者曾到浙西南山区的松阳县采访,发现当地以改造农村破旧房为抓手,破解农村建房难,同步拉动了农村内需、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2008年,全县实施28个农村破旧房改造、5个整村搬迁和156个自然村撤并项目,累计拆除旧房3065户、全县10269位农民告别了破旧房。

  改造农村破旧房,不仅改变了松阳县农村面貌,还扩大了农村内需,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2008年,松阳县实现农民异地转移1638户5767人,是2007年的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8%,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9年初,该县农村消费增长21.8%,增速首次超过城镇。破旧房改造由此成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松阳县的实践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9年秋,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浙江农民收入在突破万元之后,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社会处于结构转型和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农民生活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跨越,社会消费、投资结构等都有条件发生巨大变革。浙江农民收入突破万元之后,增收空间仍然很大。一万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新型农民奏响“绿色富民”曲
·善待农民工已成为企业拴心留人的共识与策略
·温州农民人均收入首破万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3元
·迎接春节民工返乡潮 江山供电为农民工提供方便
·义乌农民平均家产两百万 信用档案里的农民“家当”

 

 人代会快报           更多...
·浙江人大代表审议常委会报告和“两院”报告
·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累计收到议案42件
·省人大代表最关注啥?一是计划生育二是房价
 政协会快报           更多...
·省领导会见省政协港澳华侨委员和特邀委员
·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召开 周国富讲话
·省政协收到意见建议819件 764件被立为提案
 每日议程重要文件        更多...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议程
·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浙江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帮女郎跑两会         更多...

·“帮女郎跑两会”帮你传话给代表委员
·代表委员加盟民生帮帮帮专家团 天天网上“开...
·【帮女郎跑两会】如何让噪音远离我们?
·【帮女郎跑两会】网络购物,风险可否更小点
·【帮女郎跑两会】德胜快速路何时能“快”起来

 小清角度           更多...

·人大代表细数中高考加分"六宗罪"建议改革加分办法
·收费站弊端多 人大代表建议浙江率先取消国道收费
·女性早退5年影响晋升 代表建议公务员男女同龄退休
·省人大代表最关注什么?一是计划生育二是房价
·“泥腿子”代表办农民银行 要吃农村金融改革螃蟹

 叶海观察           更多...

·温州泽雅是造纸术活化石 委员建议造毕昇博物馆
·省政协委员朱炳仁:建议设立“大运河遗产小道”
·120急救遭遇“边缘化”政协委员呼吁政府“救急”
·委员发问杭州可否建经典建筑 提议要搞“慢建设”
·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缺位 政协委员建议疏堵结合

 精彩瞬间           更多...
我们是一家人
代表委员作客本网共话春运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在现场采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