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26日讯(通讯员 吴蔚 记者 蔡方)2010年10月26日,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又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经4万名建设者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华东地区又一条客运大通道——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人们有理由自豪,因为沪杭高铁的建成,仅仅用18个月一次建成,质量优良,创造了416.6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最高时速,书写了铁路建设的新传奇。
人们有理由欢笑,因为沪杭高铁的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把长三角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时代呼唤“大交通”
沪杭高铁和着长三角加速发展的节拍应运而生
既有沪昆铁路沪杭段穿越长三角沪浙间城市群,运输最密集时段,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从上海发出,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铁路运输负荷最大的铁路干线之一。这条铁路最初是客货列车混跑,随着两地间人员流动的加快,增开大批客车,货车基本停开,运力十分紧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这条百年老线的两条钢轨,难以承受长三角飞速发展的重载。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难就难在交通不便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徐瑞华,作为最早参与我国高速铁路可行性论证的专家之一,他见证了中国的“行路难”!长三角地区铁路客车常年上座率保持在90%以上,每到春运、节假日客流高峰,“一票难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条线从时速60公里以下的低速铁路,到时速120公里的常速铁路,再到时速140公里至160公里的提速铁路,沪杭铁路始终在加速追赶,朝着更快的方向迈进。
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在本世纪前20年,建设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
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战略明确了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沪杭高铁建设,呼应了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铁道部、浙江省和上海市抢抓先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加快沪杭高铁建设发展步伐。
沪杭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网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铁,由铁道部、上海市、浙江省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线路全长202公里,运营时速350公里,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浙江省嘉兴、杭州市,全线设车站9座,新建车站7座,实行“公交化”运营。
沪杭高铁作为我国又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京沪高铁、沪汉蓉通道、杭长和东南沿海高铁紧密衔接,并与杭甬、沪宁、宁杭等高铁连接,组成覆盖长三角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这条高铁投入运营后,对于加快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有效缓解长三角铁路运输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沪杭高铁的建成通车,浙江嘉兴、嘉善等沿线城市纷纷打出“高铁经济”牌。嘉兴在沪杭高铁嘉兴站交通枢纽中心的周边区域,规划了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的嘉兴国际商务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科技研发、服务外包及高端房产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嘉善县则试图把高铁嘉善站所在的大云镇打造成嘉善的第二个“西塘”,着重建设大云温泉生态旅游区。“高铁效应”已经显现。
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中国速度”载入史册
1978年秋天,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当时,国外高速列车最高时速已达300公里,而中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仅为43公里。那时,“火车像风一样快”,成为中华民族之梦。
时光飞逝32年,沪杭高铁自2009年2月开工以来,工程各项建设顺利推进。2010年9月3日,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上下行均突破了每小时350公里;9月24日顺利开始全线试运行;9月28日,试运行列车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创世界运营铁路最高速度。
生活因“速度”而变。“神速啊!如今的铁路建设速度真快,眨眼间从家门口而过的高铁就建成通车了!”目睹沪杭高铁建设全过程的浙江桐乡群众张国民发出了惊叹。
沪杭高铁优化方案后为18个月工期,任务之紧前所未有。全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征地7534亩,拆迁房屋130万平方米,迁改电力管线4130处,协调之难前所未有;从施工看,全线特殊结构桥梁多达155处、孔箱梁3768处,其中36次跨越等级航道,18次跨越高速公路,6次跨越既有铁路,同时接入上海、杭州枢纽,施工之复杂,营业线安全风险巨大。要在最短18个月建成标准最高、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世界一流高铁谈何容易!
“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广大铁路建设者不畏困难,发扬团队精神,凝聚各方力量,严格按照各节点工期和要求,又好又快推进沪杭高铁建设。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与上海市、浙江省等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沪杭高铁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沪杭公司总经理钱桂枫介绍,高峰时段,全线作业人员逾4万人,机械设备5000余台套,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灯火彻夜通明,交叉立体作业的场面热火朝天。
面对建设工期紧,标段划分多、施工点多、工序转换快、作业工种更换频繁的特殊性,沪杭高铁建设单位划分单元、分段突击,周密部署、整体推进,灵活施工,科学配置11处梁场、4个板场、配7个施工标段,保障工期,迅速占领了工程快速推进的制高点。
对于沪杭高铁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建设单位把18个月的工作分解成549天的任务,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全面进入“倒记时”状态,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沪杭筹备组成立伊始,以最快速度开局,仅用11天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82天获得土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115天获得项目可研批复;118天胜利召开建设动员大会。通过分工协作,前期工作快速推进;通过火速动员,施工队伍空降进场;通过超前谋划,临时设施满足需求,最终实现了在5个月内完成初步设计批复、主体工程招标,实现了中标后项目管理一周安家、10天开工的速度。
沪杭高铁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叹!4万名建设者以排山倒海之势,昼夜在沪杭全线会战,掀起了一浪又一浪大干快上的热潮。各参建单位瞄准期到建成的目标,迎难而上、科学组织、顽强拼搏,实现20天开始桩基施工,61天墩身浇筑全面铺开,79天完成第一榀箱梁浇筑,103天成功浇筑轨道板,170天开架箱梁,203天完成首座连续梁浇筑,45天完成轨道板铺设,40天完成钢轨焊联锁定任务。
建设者的劳动是艰辛的,从他们双手中诞生的数字是枯燥的,但是他们从事的中国高铁建设宏伟事业是惊天动地的!
一切尊重科学,一切服从质量!沪杭建设者勇于探索,以施工科技创新节省工期。在横潦泾特大桥施工中,以“变高空为陆地,变水上为岸上,变现场为工厂,变分部为整体,变先后为同步,变平行为立体”的“六变”快速施工理念,采用水中平台与钢板桩施工同步、承台墩身浇筑同步、0#块施工与墩台施工同步的“三同步”施工方法,化流水作业为平行作业,实现了深水135米跨连续梁10个月完成的奇迹,比正常工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
9月1日,沪杭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通过检测、收集并分析数据,由各施工及参建单位进行纠缺、调试,使沪杭高铁各项指标达到试运行标准。经过科学组织,优化工序,仅用23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联调联试,共开行列车713列,走行74857公里,解决基础设施或软件等方面的问题。经专家认定,沪杭高铁轨道几何状态、动车组动力学响应等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要求,创造了联调联试新纪录。
9月24日,沪杭高铁开始全线试运行,主要进行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演练、按图行车及进行供电能力测试等。各设备接管单位、行车组织单位通过实战,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快速反应和协调处理能力,并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沪杭高铁正式运营维护提供了依据。
10月9日至12日,铁道部邀请同济大学、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五所著名大学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2位在高速铁路各学科、各专业权威性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织67名铁道部各司局和部分铁路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成16个安全评估小组,深入上海虹桥站至杭州站间数十个控制性工点和沿线各站,通过多种方式,对沪杭高铁安全管理、设备质量、规章制度、人员培训、旅客服务、路外安全等开通运营要素进行检查,对沪杭高铁开通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安全评估组认为:沪杭高铁已按批准的设计标准建成,经过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达到最高时速350公里的运行条件,通过了铁道部安全评估验收。
沪杭高铁建设所体现的“中国速度”,演绎着中国高铁建设一个又一个新传奇!
科技为沪杭高铁插翅腾飞,中国高速铁路跑在了世界的前列
沪杭高铁采用双线电气化,列车时速350公里,每秒极速达97米!这样高的速度,怎样保持列车的安全性?这是广大乘客最为关心的话题。
高铁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在沪杭高铁建设中,各路大军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以建设安全工程、示范工程和精品工程为目标,采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无砟轨道技术、列车控制技术、调度指挥技术等一系列高铁先进技术,创造了中国高铁建设多项建设新成果。
沪杭高铁在铁路路基、桥梁、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环境保护、减震降噪等重大关键技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是在软土路基上施工建设的一条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以桥代路”,桥梁长度占到线路长度的90%,提高了线路基础的稳固程度,减少了铁路对沿线城镇的切割,节约了大量土地。声屏障等先进环保设备走进这条高速铁路。
高铁沿线桥梁部分一般高20米左右,全线除高架桥路段外,全部用3米左右高的栅栏封闭,栅栏下部是2米左右高的间透式水泥墙,上面还有近1米高的绿色钢结构护网。人们近距离无法接触到高速行驶的列车,有利于高铁的安全运行。
沪杭高铁全线采用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具有结构稳定、少维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极高,沉降控制以毫米计,其标准比F1赛车跑道要求还要高。
为了减少后期精调工作量,沪杭高铁轨道板的误差值小于0.5毫米。
施工中,建设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保证了轨道安装的准确。如今,当你坐上沪杭高铁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时,再也听不到恼人的“咣当”声。沪杭高铁全程运用了长钢轨无缝焊接工艺,从而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的高平顺性,提高了旅客的舒适度。
沪杭高铁横贯东西,为不影响公路通行,需在软土地上首次建造160米上跨沪杭高速公路特大拱桥。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建设高速铁路,国外没有先例。
2010年5月17日10时40分,沪杭高铁“天字号”工程——沪杭高铁跨沪杭高速公路特大拱桥,经过76分钟的精准牵引,从平行于沪杭高速的两侧支架上脱离后,顺利成功转体,合龙成一线。令人惊讶的是,调整轴线的误差只有2毫米,高程误差只有3毫米,完全满足设计及规范精度要求。它标志着中国高铁施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施工过程中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即高速铁路160米自锚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度为世界第一;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160米自锚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没有先例;该桥单边转体自重量达1.68万吨,创世界同类桥梁之最。
通信信号系统是高铁运行的中枢神经。经过研发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控制系统CTCS—3核心技术应用于沪杭高铁,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为保障高铁安全运营,实现我国高铁通信信号技术国产化,创建世界一流高铁品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火车是靠人看信号,现在车头安装有先进仪器设备,可自动接收来自地面轨道和GSM—R发射的各种信号。”铁路专家介绍,沪杭高铁全线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无线基站,保证车地之间调度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畅;安装有称为“千里眼”的先进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路面安全情况。一旦有不速之客侵入全封闭铁路,监控系统会立刻指令列车自动减速停车。
中国铁路人以一流的人员、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在不到2年的短短时间里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沪杭高铁。这条高铁的建成通车,是中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又一重要见证,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又一最新成就,是中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铁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
质量是高铁的生命,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沪杭高铁建设过程中,上海铁路局、沪杭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为目标,以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为己任,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为宗旨,始终把确保质量和安全摆在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位置,建好管好用好这条高铁,使其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检验、人民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和不朽工程。
沪杭高铁全线软土分布广,深度厚,地质成因复杂,地基处理和工后沉降在短工期条件下控制极为困难,时速350公里对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精确度要求极高,短工期下的质量控制像一柄达摩克斯之剑悬在他们的头顶上。
“质量是高铁的生命。”沪杭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倾力确保沪杭高铁建设质量,对各参建单位质量信誉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突出重点强化路基沉降控制,严格执行填料级配、含水量限制、分层碾压、预压加载等关键要素、施工工艺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强化线路精调细整,关键是把曲线、道岔、路桥过渡段、轨缝等关键部位调试到位,确保线路的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控制轨道结构质量,严格实行标准化制造、标准化安装、标准化施工;以阻、疏、排、护为要旨,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水害对线路的影响,以强化排水设施功能;控制接触网质量,确保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运用状态;建设“绿色屏障”,绿化沿线环境,保护铁路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体系,夯实质量基础。上海铁路局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对质量分级管理、分级控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建立8大类、115项分级质量控制点,明确各参建单位、各层次创建精品工程的目标责任链,8个Ⅰ级控制点由指挥长负责,47个Ⅱ级控制点由中层干部负责,60个Ⅲ级控制点由专业工程师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依据沪杭公司的规定,分别明确了Ⅰ级、Ⅱ级、Ⅲ级的责任包保人,清晰界定分级包保项目,落实分级责任追究制度。他们每季度在施工单位中评选、表彰若干名劳动模范、一批优秀管理人员、劳动能手,授予一批标准化工地示范点,调动了参建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控制源头,严格质量标准。沪杭公司坚持把“技术方案不完善,预控措施不到位,项目不准开工”作为“铁”的纪律执行,从严考核不留情,“宁可得罪建设伙伴,决不放过质量隐患”。定期对全线施工质量徒步检查,加强专项检查效果,加大第三方抽查频次,通过高频次的检查把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细致监控,对钻孔桩的质量进行抽查,对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进行再确认,确保钻孔桩施工质量。
抓住关键,实施红线控制。根据高铁精密测量、沉降控制、无砟轨道和通讯、信号、牵引、供电“四电”集成等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沪杭公司按照“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要求,对工程质量目标按不同建设阶段、控制内容和控制主体进行分解,把握关键环节,抓住路基堆载预压和桥梁收缩徐变等控制重点,全面实施目标管理。
沪杭高铁沿线经过杭嘉湖平原,表层沉积物以细颗粒泥沙为主,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沉降不均,轨道高低不平,高铁就不能高速运行。坚如磐石的路基和桥墩是沪杭高铁的安全关口。这条高铁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对安全防范的前期投入巨大。工程技术人员采用管桩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置,在全线最柔软线路上,密集打下各类桩基20万根,使路基达到坚实、平整要求。桥梁钻孔桩大部分孔深在60米以上,连续梁桩基孔深在80米以上,大跨度连续梁桩基孔深在100米以上。通过规定时间对路基进行堆载预压,道床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沉降,确保施工质量安全。
沪杭公司会同各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和计划管理,以桥梁、铺轨为主线,重点盯控连续梁、路基填筑、无砟轨道板生产和铺设等环节。科学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应分解环节,进行逐项施工、检查、验收,从模板的线性控制、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的布设、砼浇筑的过程、预应力张拉及压浆封锚等方面,对全线131处连续梁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分解,不符合程序的,坚决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记者了解到,针对沪杭高铁开通运营后高密度、高速度、高运量的特点,沪杭高铁全程封闭,全线有数百名铁路警力在沿途分兵把守,设有检查点,保证车站、线路、重要桥梁安全。
4万名建设者日夜奋战,用智慧诠释着中国高铁精神的深刻内涵
建设沪杭高速铁路,是铁道部、上海市、浙江省共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喜事、盛事。沪杭高铁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自国家发改委2008年11月11日批准了该项目建议书以来,在铁道部、浙江省、上海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沿线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沪杭高铁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迅速。2009年1月22日,沪杭高铁分别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部批复;2009年2月26日,沪杭高铁建设动员大会暨开工仪式在上海市枫泾镇举行。
铁道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明确征地拆迁节点目标。在沪杭高铁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多次检查,多次协调现场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站场配套建设等重大问题,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上海铁路局各级领导干部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成立沪杭铁路建设指挥部,用铁打的队伍,用铁的手腕,用铁的制度,用铁的纪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精细化管理,坚决确保高铁施工质量,坚决确保高铁施工安全,坚决确保高铁工程期到必成。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为了长三角率先发展,为了中国的高铁事业,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他们南征北战,风里来,雨里去,长年奔波在浙江和上海的铁路建设工地上,检查指导工作,争分夺秒,有序推进一项项建设工程。有的腰椎劳损,他们顾不上去医院治疗;有的家庭遇到困难,他们顾不上前去解决;节假日,他们更是顾不上休息。一年365天,这支“铁军”基本是天天在施工现场中度过的。为了实施征地拆迁,路局领导带领沪杭客专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加强与浙江省、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密切配合,协调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各种问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沪杭高铁的建设,凝聚着沿线干部群众的期盼和支持。沿线人民以高度的热情全力支持沪杭高铁建设。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江桥镇动迁管理办公室协调牵头,并于2008年12月份全面启动拆迁工作。鉴于本次动迁项目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房屋权属复杂等因素,江桥动迁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动迁安置方案,并在工作过程中实施动态跟踪、遵循原则、灵活操作,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征迁工作的始终,短短3个月时间,签约率达90%,并于2009年中旬实现基地腾空,共完成集体所有土地中动拆迁居民112户,动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5597.94平方米,动拆迁非居住用户(企业)户数16户,动拆迁总建筑面积达34799.22平方米。
沪杭高铁嘉善段涉及拆迁总建筑面积63395.16平方米,其中民房拆迁119户,建筑面积53256.37平方米,企业8家,建筑面积10138.79平方米。面对全新、艰巨的挑战,嘉善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作。为积极推进工作,2009年初成立客专建设指挥部,县领导直接挂帅,并于2月初专门从县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10个部门抽调10名骨干成立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在征迁过程中,指挥部坚持“和谐拆迁,以民为本”,认真做好主线外环评区域范围内的房屋拆迁工作,仅用3周左右的时间完成50万伏高压线的迁改工作,该工程涉及惠民街道11个高压铁塔迁移和17户农户拆迁,建筑面积5232.05平方米,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沪杭高铁的建设,凝聚着广大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沪杭高铁征地拆迁、转体桥施工、联调联试等关键时刻,广大建设者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发扬每周“5+2”、“白加黑”的连续作战精神,工作“连轴转”。沪杭公司总经理钱桂枫心中想的是“捍卫质量,保卫安全”,她检查工程从不事先与任何项目部打招呼,时常深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长期的工程建设工作令其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这也让她的眼里容不下一个事故隐患。松江跨A5公路连续梁采用挂篮施工,梁面高达36米,是沪杭高铁全线风险控制的重点。一天上午,钱桂枫悄悄爬上连续梁顶面检查,竟发现后锚闭帽没有上紧,精扎螺纹钢没有套筒保护,她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杭州工地。当晚九点钟钱桂枫从杭州检查回来,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而她不顾一天的疲惫再次爬上36米高的连续梁顶面,看到上午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质量完全合格后,她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微笑。
轨道板施工是沪杭高铁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是线路实现高速列车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毫米精度”的高速铁路安全质量的核心结构,是保障“和谐号”列车平安运行的关键环节。它所使用的CRTS—Ⅱ型轨道板技术,虽在其他线上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但在沪杭高铁软土路基上铺设尚属首次,各项检验、检测标准尚在完善之中。为实现高精度施工,为了沿线人民群众早日乘上高铁,沪杭公司副总经理李杰在开工准备阶段多次到承担铺板试验段工作的项目部检查调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中肯意见。针对施工时间之短,没有“指如臂使”的熟练,将无法在短工期下保证施工质量的实际,李杰亲自动手,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编写出台有关文件,督促施工单位细化工序,统一作业指导书,编制多媒体培训教材,并在所有的无砟轨道施工标段,建立起室外专门的训练基地。
在沪杭高铁,每天都有工程神速推进的新闻,每天都有感人故事的发生,那里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广大铁路建设者用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创造的“中国速度”奇迹,又一次彰显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中国高铁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沪杭高铁建设才一次成优。9月1日,联调联试第一天沪杭高铁就跑到了时速300公里;9月3日,实现时速350公里;9月28日,试运行列车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创世界运营铁路最高速度!业内为之动容,世界为之惊叹!
“钢铁巨龙”疾速飞越,圆梦百年。沪杭高铁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俯卧在沪杭两地之间,勾勒出经济新版图!沪杭高铁寄托梦想与期待,穿越历史和未来……沪杭高铁,缩短人们时空距离,增添都市发展活力,加速长三角迈向现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