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绍兴10月30日讯(通讯员 周锋 记者 包勇) 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等三件玉器,以组合的形式正式被命名为“中华玉”。
今天,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在杭州余杭宣布了这一消息,在“中华玉”命名文件中写道,“中华玉”以昭示“礼、德、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彰显“文明之光,和谐之器”的象征意义。
拥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而良渚文化玉器又可称得上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据保守估计,全世界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数目不在15000件之下,有琮、璧、钺、璜等40余种,其中的琮、璧、锥型器、三叉型器等半数以上的器类,都为良渚文化原创。作为物质与技术结晶的良渚文化玉器,不仅渗透着宗教、政治、军事、礼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的关键所在,而且其数量之众多,器型之丰富,工艺之先进,纹饰之精美,功能之复杂,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也为世界同时期所绝无仅有。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地位,甚至可以使我们将之视为中华玉文化的杰出代表与象征。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形体原创意义的器物,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大的玉器。其内圆外方的形体造型,是中华上古“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直观体现,也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唯一几乎每件都琢刻纹饰的器物,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像,直观表露了中华先民沟通天地“天人合一”的愿景。
玉璧(资料图片)
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单位面积最大的器类,《尔雅》记载“璧圆象天”,其形制涵括了“天”与“日”两个概念,是日、月在天上绕行轨迹的物化表现。《周礼》将玉璧作为“敬顺昊天”的专用玉礼器。而这种以玉璧祭天的礼仪,从考古学与古文献两方面的证据来看,始自良渚文化,而后绵延数千年,成为中华玉文化传统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重要内容。
玉三叉形器(资料图片)
玉三叉形器也为良渚文化独创的玉器器形,是男性显贵者头部冠帽上特有的礼仪性装饰,其独特的造型,以及神人兽面图像的琢刻,充分显示出其别具一格的抽象化与象征性意义。璧圜象天,琮方象地,三叉形器则是人伦社会的缩影,因此,它们的组合,构成了“天、地、人”的独特系列,既蕴含了中华民族希冀天地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也寄托着中华民族渴望集天地之灵气、汇天地之吉祥的以玉致福、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朴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