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6日讯(记者 李利)2010年降水量偏多,创下纪录;大雪侵袭,通行受阻;全省刮起沙尘暴……
今天下午,浙江省气象局通报了2010年对浙江影响最大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如年初的倒春寒、罕见的春汛、还有前几天的大雪……这些天气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对社会造成了损失。气象部门专家预测,今年同样会出现不少的极端天气,大家应随时关注天气,提早做好准备。
年降水量异常偏多,创50年新记录
2010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835.2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比上年增加415.8毫米,居1961年以来第一位,也是自2003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7年后的偏多年。
年平均气温偏高,已连续14年偏暖
全省年平均气温17.5℃,比常年偏高0.6℃,是1997年以来连续第14个偏暖年。全省冬季气温偏高最为明显,达1.2℃。夏季高温来得晚,但强度大。8月份16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破8月历史最高记录,5个县(市)破年历史最高记录。
梅汛期浙西南暴雨频繁,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
我省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梅雨期比常年偏长7天,期间有6次系统性暴雨过程。浙西南地区梅雨期降水量达500毫米以上。强降水导致浙西南山区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城市和乡村的低洼区受淹,部分道路中断、房屋倒塌。
农历正月持续强降水,引发罕见春汛
农历正月期间,我省出现持续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4倍,达历史同期最多。由于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引发了钱塘江下游50年一遇的早春汛。
倒春寒14年来最严重,早稻、油菜、茶叶等作物受损
4月14~1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省出现1997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省性倒春寒天气。造成早稻秧苗受冻、移栽和直播推迟,导致生育缓慢,后期被迫割青;油菜、春茶、蔬菜等作物也受到较大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受损。据不完全统计,倒春寒导致全省茶叶直接经济损失20亿左右。
“3.20”出现罕见沙尘天气,全省浮尘弥漫
3月20~22日,我省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沙尘天气。从20日夜里开始到21日夜里,浮尘笼罩全省。沙尘天气对能见度、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影响,期间哮喘等呼吸道病人大大增加。
“12.15”大雪侵袭,海陆空通行受阻
“12.15”大雪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12月份积雪范围最大的一次。全省80%地区积雪深度超5厘米。此次过程对我省交通、农林业、供暖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交通,26条海上客运航线停航,7家机场停飞,10条高速、40条国省道、486条县乡道交通中断,城际班线全部停开,并造成多起交通事故。
“东风波”突袭温台,两地暴雨如柱
7月26~27日,受东风波系统影响,我省台州、温州等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温岭等城区严重积涝,3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9.4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亿元。
雷电过程集中,人员伤亡减少
2010年我省雷电活动呈现启事时间早,次数多,过程集中的特点。初雷日较常年偏早近半个月;大范围强雷暴出现时间早。全年共发生雷电灾害2217起,伤亡事件32起,由于近两年我省加强防雷平安建设,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年初大雾“锁城”,交通严重受阻
2010年我省平均大雾日数25天,沿海地区超过40天,其中1月中下旬两次大雾过程的能见度最差,部分地区小于500米,局部地区甚至小于200米。浙北高速封道,导致各大车站停开晚点,对出行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