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连锁外卖公司的职员小陈在杭州人力资源市场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介绍,游说找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己公司上班。她说,自己站在这里已经5天了,就为了能比别的用工单位更快招到员工,她身后密密麻麻的招工单让他们公司的招工压力很大。记者杜国平摄本报资料图片
前言:春节之后,近几年一直困扰浙江企业的“用工荒”,再度以更大的声浪袭来。一家纺织企业老总去安徽招工,因为县城的宾馆被同样前去招工的人住满了,这位老总只能住浴室(见2月10日《每日商报》)。
此后20余天,本报联合全国16省市21家主流媒体,搭建招工、用工信息平台,给企业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据统计,经过本报报道,相关企业招聘到了紧缺人员1000多人,也有大量求职人员通过本报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然而,商报所做的努力,对于已变成沉重话题的企业“用工荒”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用工荒”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研究、破解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状况 “用工荒”今年到底有多“慌”?
新年伊始,天气却阴晴不定。这就如同野风物业施家花园管理处张经理的心情。“定编96人,缺编20%”这两个数字是让张经理发愁的主因。该到哪里寻找近10名新员工?又该如何把员工留住、再招到合适的人来弥补员工人数的缺口?这是春节后,他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张经理坦言,“用工荒”这个频频见于报端的词汇,对他来说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等待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张经理一个人所面临的。
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全省11个地市求人倍率(一个反映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这个数值越高,代表用工缺口越大。)均大于1,其中杭州最高,为3.82,宁波为2.36,温州为1.61。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杭州各家企业负责招工者的一张张发愁的脸。杭州企业正遭遇着怎样的“用工难”?企业又该如何走出“用工难”的困境?所有的问题都在等待答案的出现。
岗位32000个 达成初步意向者仅2500人
春节刚过,企业陆续开工,迎接新一年的任务。但令企业头疼的是,虽然现在不缺业务,但是人手严重不足,许多生产无法进行。记者从杭州各人力资源市场也了解到,春节过后虽已经陆陆续续地推出了几万个岗位,但是企业用工荒现象依然严重。
被认为是杭州用工情况风向标的杭州人力资源市场,今年春节后开门的一周时间内,共有1500家企业,推出了32000个岗位,总的人流量达到了7000人左右。但是,目前达成初步工作意向的只有2500人,缺口十分明显。
杭州市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一处处长向明华说,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发展得很快,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整体数量正在逐年萎缩。此外,像浙江也有不少企业把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去了,所以不少人都留在了当地。
记者在劳动力市场采访到的一位从西部地区来的求职者告诉记者,虽然杭州一些岗位看上去待遇不错,但是盘算一下还是划不来,许多单位的保安都需要每天上12个小时的班,而以前自己在老家的单位上班,每天8小时也有1800元一个月。更重要的是,许多单位都不给交社保。
薪水不高而不愿离家的现象,在汽车维修企业中也十分普遍。近年来,杭州的汽车消费红红火火,各个品牌的汽车4S店不断增加的同时,很多是来自安徽、江苏、江西等地的维修技师,却选择了回老家的4S店上班,因为随着当地汽车消费的增加,当地也有很多汽车维修厂需要维修技师,对很多人来说,回到当地上班,不仅方便照顾家人,还可以凭借在杭州学到的技术,担任维修的班组长,薪水可能还会有所提高。
杭州最缺操作工 企业很难留住“旅游型”打工者
在杭州人力资源市场,记者大致地看了一下,杭州目前最缺的是普工和加工业操作工。另外、商业服务人员、营业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也都是紧缺岗位。而不少用人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纷纷上调了薪资待遇,但是效果依旧不明显。
在杭州人力资源市场,每天都有十几家单位需要招保安,每家单位招的数量也从几十名到上百名不等,而且不少单位的待遇还不错,试用期在2400元左右,转正后有的可以达到3000-3500元。可是几天下来,问的人不少,真正有意向签约却少得可怜。
同样,一些服装企业年后也需要大量的工人,像杭州著名服装品牌“衣香丽影”,仅车工这一岗位就需要900人,为了能够招到合适的工人,企业开出了月薪2500-5500元,年终再加发一个月工资,再加年终奖和过年红包的优厚待遇,但目前人手依然十分紧缺。
一些招工中介的工作人员说,前两年这些岗位的基本工资都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定的,今年几乎没有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的薪水。目前杭州的最低杭州月工资标准为1100元。而且,找工作的人更加青睐加工业的岗位,因为服务业的要求相对高一些。不少人认为像服务员、保安之类的岗位对口音、身高、长相等还是会考虑的,而加工业只要有一定技术,在车间里干干活就可以。
向明华主任还说,现在出来找工作的人和以前大不相同了,除了类似于父母辈这样的普通农民工外,有不少年轻的打工者,都是属于旅游型的,外出打工是为了见见世面,一段时间后会看情况再决定去哪里发展。因此,企业招了这些员工后,未来能不能留住他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