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今年底在全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进入2011年,党务公开的步伐提速。上海正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相关要求,从抓好基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入手,总结经验后,向全市推开——发挥“公开”的引领作用,党务公开的新鲜探索和规范深化实践,向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务公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06年,国新办首次公布党中央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2009年,四川眉山、湖南长沙、江苏南京等地方党委新闻发言人公开露面;2010年,中宣部、中组部等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名单陆续公布……党务公开所宣示的,是保障人民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确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智慧和坦诚。
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是时代的要求。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互联网给了每个人即时发布更新自己享有的资讯、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从传统的BBS论坛到新兴的博客、播客、微博,网民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推动网络舆论场的形成,将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党务消息公之于众,这无疑给党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党务工作不贴近群众的需求,不重视群众的呼声,不尊重群众的利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置若罔闻,党的形象势必会受到损害,党务工作就无法实现科学化。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央和上海陆续出台的各项举措传递出了鲜明的信号,基层党务公开不断推进,给群众提供了更多知情和监督的机会,畅通了干部群众的交流渠道,及时化解干群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比如,南京东路社区(街道)是黄浦区率先探索党务公开的试点单位,自2004年起,就把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从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逐步深化。按照“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能最大”的要求,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各居民区党员服务站和商务楼宇党务服务点的三级党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党务公开与党务服务“三级平台、三级联动”。一些试点单位的经验为基层党务公开提供了示范效应。
事实表明,党务公开有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消除了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增强了党的工作的透明度和亲和力。通过党务公开,关心党建工作的人多了,支持党员干部工作的人也多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有利于推动工作开展、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也应看到,党务公开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比如,有的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不够强,监督的力度不够大;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务公开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深,有应付差事的倾向;有的基层党组织只注重结果公开,不注重过程公开;党务公开与其他公开的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可见,要使党务公开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还需不断完善,提高水准。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党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能靠少数领导干部“单打独斗”,而必须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工作生命力——“公开”,无疑能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