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名普通的乡镇干部,但许多双百姓的眼睛在盯着,必须做到勤政、廉政、廉洁
王益群在当地有口皆碑。许多人反映,长期以来,王益群辗转多个乡镇,从乡镇统计员到乡镇纪委书记,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当普通干部还是乡镇领导,她都是淡泊名利,勇担重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做有损形象的事,安心基层,恪尽职守。她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当一名百姓认可的好干部。
王益群生前曾对丈夫杨善哉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虽然是个普通的乡镇干部,但许多双百姓眼睛在盯着我,我必须严于律己,做到勤政、廉政、廉洁。”
王益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官路镇,她上任后开始全面实施村级行政事务“零招待”制度,并在全镇机关干部中实行下村“五条禁令”,要求每名机关干部下村时,严禁接受村里的吃、请;严禁收受村里的香烟、土特产及其他礼品;严禁收受礼金、礼卡、礼券;严禁参与村里安排的钓鱼、娱乐、旅游等消费活动;严禁向村里报销一切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了解王益群的同事都知道,工作中,她不仅埋头苦干,而且善于创新、与时俱进。为了让“廉政”思想深入人心,王益群从加强廉政教育入手,使廉政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全镇党员干部每个月还会收到2条由镇纪委发的廉政短信,确保廉政教育警钟长鸣。
为了在全镇范围构筑一张反腐倡廉网络,2008年,她创新推行了“一网三员”法,即在各村党支部中设立信访联络员,在老干部中设立信息员,在村民中设立情报员,实行阳光村务。“一网三员”对规范村务、加强民主监督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2007年,王益群在台州全市率先推行“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干部指挥在一线、年轻干部锻炼在一线、疑难问题解决在一线、干部形象树立在一线。她还在全镇机关干部中推行早会与民情下村夜会制度,旨在加强党员干部之间以及镇干部与村党员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受到了好评。
在有些地方,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建起一条条路,倒下一批批人。但王益群在上张乡负责修筑的几十条公路,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地步。“从王益群负责修筑的第一条公路开通,至今,八九个年头过去了,所有几十条公路的路况都很好,没有发生一起腐败行为,也没听人反映过道路质量有问题。可见,这些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王益群是不简单的。”上张乡原党委书记陈尧虎这样评价王益群。
“要求别人廉政,自己首先必须廉洁。”王益群常常这样告诫她的同事。她还对丈夫说,我们俩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收入不错,不愁吃不愁穿,更要身子正,不贪不占。
在上张乡,王益群分管交通工作;在官路镇,王益群先后分管纪检、工业、农业和党政办的财务审核工作,并兼任镇西办事处主任,手中的权力很大,请她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些人上门时,常常免不了送点东西表示“意思意思”。但无论东西大小、礼物轻重,王益群一概拒绝。
当年在上张乡负责41省道改造时,一名包工头找到王益群,塞了两包中华香烟给她。王益群说什么也不肯收。她说“你有什么事,如果符合规定的,我一定给你办;如果不符合规定,你给我送东西也没有用。”
上张乡汤口村顺利完成河道改建后,出于感激,村两委买了两包当地产的绿色大米,由一名村干部送到王益群家,被她堵在门口。她说,你要是忍心让我背一个“不廉洁干部”的锅,使我在别人面前说话没有底气,你就留下这两包大米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名村干部只得背起大米走了。
作为一个女人,王益群也有爱美之心。
她长得较胖,体重将近70公斤。但临终时,体重只有40来公斤。住院期间,病魔常常折磨得她在床上打滚,脸色惨白,满身虚汗。但只要听说同事或亲友来看望,她总要对着镜子,理一下零乱的头发,甚至换下病号服,坐起来微笑着与人交谈。
她说:“我对工作要求完美,对生活、对做人也要求完美。即使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也要尽可能给人以完美的印象。”
正是追求完美,才使得王益群这位扎根乡镇基层的女干部,在其平凡的一生中,情系百姓、勤政廉政、秉公执纪、恪尽职守,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好口碑,树起了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书写出了短暂而完美的人生。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