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有待解困
当然,微博问政的困惑也不少。目前的政府机构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而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与网友期待存在相当距离。
如何应对网友尖锐意见?针对网友提出的具体问题,如何答复、如何处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政府微博三原则”: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但如何落实显然有待实践检验。
在官员微博中,角色定位则是一个难题。谈工作,还是谈生活?微博中的官员往往不得不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普通民众话语表达空间、自由度的差异,一时间很难收放自如。对此,章剑华认为:“微博其实就是可以公开的日记。官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喜好,表达出来没什么可怕的。”
而更重要的,还有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微博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导致了对话语表达方式的特殊要求,“官话”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假大空”更徒增笑柄。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
对此,给自己贴上“老童鞋”、“苹果控”标签的蔡奇总结说:官员要“重新学会说话”,“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否则谁听你的”?
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微博名“医生哥波子”)则强调,官员开博首先淡化自己是“官员”,“如果过于谨小慎微就不要开博,如果希望掌声与鲜花就不要开博,如果以此作为晋升阶梯就不要开博,如果气度很小就不要开博,如果个人问题很多就不要开博,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开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认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报告符合现实。从上世纪80年代的省市长热线,到今天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热线电话是点对点,而微博是点对面,更重要的是,微博是一种平等而迅捷的沟通,需要领导干部更新话语体系,学会与人民群众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沟通。
“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新方式。微博交流力戒空话套话,应该从家长里短、人情事理入手,体察老百姓的疾苦冷暖,对网友的批评要有宽容的心态。”他说。 (数据均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