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几则与通胀有关的新闻备受关注: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创下32个月以来新高;全国16个省(区、市)上网电价上调;发改委“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强调维护价格稳定,劝其暂缓涨价;因公款购买“天价酒”,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被停职。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等。
此轮涨价,既有输入性通胀的因素,也有流通环节和市场秩序等因素,原因十分复杂。从媒体相关报道看,有关部门综合运用金融、行政、市场等手段,对稳定物价和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稳物价,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动调控,更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特别是国企,必须站出来,有作为,成为稳物价的“中流砥柱”。
国企责任大,是其天然属性决定的。为什么有国企?为什么国企拥有更多的自然、社会等资源?因为国企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民众利益的重要保证,天然地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负担一定责任。今年以来,物价上涨成了民生之痛,成了经济运行隐患,成了重大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关键时期,国企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看清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维护物价稳定这个大局上有所担当。
国企责任大,是“牵一发动全身”特殊地位决定的。比如石油等基础能源产品,是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之一,是物流、公交、出租等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石油涨价,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价格,也带动了非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极强的传导性。保证石油等基础资源价格的稳定,对于全局稳物价至关重要。人们关注“天价酒”,很大程度缘于“天价酒”与油价有联系。几天前,汽油、柴油的价格每吨分别提高了500元和400元,人们担忧“天价酒”进入了石油成本,成为拉升油价的一个元素。如果少喝一些“天价酒”,少点几盏“天价灯”,少建几栋“天价楼”,少拿“天价工资”,少住“超五星豪华宾馆”,是不是可以少一些涨价冲动,不再给高涨的物价“加油”?
最近,全国工商联的24家商会,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千方百计保供应,为国分忧稳物价。民企的情怀,令人钦佩,但能否“不涨价”,既取决于供求关系,也受制于运营成本。若不把油电煤炭等基础能源资源价格管好,把上游产品价格控制住,有多少民企愿意长期“成本升”而稳物价?大多数基础性的、上游的产品,来自于大型国企,价格管控应该从源头上开始,从大型国企抓起。
盈利,从来不是大型国企的唯一目标。维护物价稳定,石油等国企应当舍得放弃一些垄断利润,舍得牺牲一些既得利益,最大限度地承担“政策性亏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正如李荣融曾言,“不畏艰辛,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国企才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