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杂志 文/吴建平
近日,笔者点开了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的微博,看到最新统计的“粉丝”数量已超过34万人。相比34万双关注的眼睛,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组工干部重视微博、开设微博,微博成了组工干部与群众沟通互动的重要载体。
3月初,浙江第一堂领导干部微博课在洞头举行;继而,省委组织部和11个市委组织部又在腾迅网和浙江在线同时开通官方微博,省、市两级组织部门一起织“围脖”,解民意。与此同时,各级党校也在酝酿开设微博课程。党建工作中来自微博的声音,正日益表现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微博的兴起不过两年的时间,缘何备受追捧,迅速成为组工表达的舆论新阵地,原因就在于组工干部有一种敏锐的眼光,以先进的姿态锲入了时代的潮流。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形态,深入民间草根,离“庙堂”既远又近,具有门槛低、获取信息速度快且便于交流互动的特点。它即时发布信息,能够影响各自的“粉丝”,“网以聚”的力量造就了“围观政治”,进而迅速产生裂变效应。诸如晒出自己的议题,供网友直面评议;诸如传播微言大义,探讨公共话题;诸如促成公民记者,改变议政生态;诸如拓宽民主空间,推动问题解决等等。对此,广东的政协委员苏忠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的微博有100个粉丝,那它是个黑板报;如果有1000个粉丝,它就是一份小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就是一份大报; 10万粉丝的时候,有 它是一个电视台;如果你有100万个粉丝,那你就拥有了中央电视台。”可见,微博绝不是一道简单的风景。通过微博这样的虚拟世界的真实行动,让人们对阳光组工的力量更加深信不疑。
信息社会的政治生活需要平等而迅捷的沟通,网络时代的组织工作更要增添零距离、低门槛的互动。畅通对话渠道,拉近干群距离,对于组织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无论做干部工作,还是做群众工作,都不是单向的“给”与“取”,更不能关起门来做工作。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公众参与意识强烈,互动越多,我们就越能听到多元的声音,工作就扎实、就民主,信心就越强;而沟通越多,越能顺应民意、服务群众,消除隔阂、加深理解,如此,组织工作才有成效。我们要求组工干部带头“上线”、“触网”、“织围脖”,绝不是要赶时髦,而是要向大家发出一个积极跟上时代趋势做好组织工作的强烈信号。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借助其即时传播和方便交流的特点,开通一个24小时的民意通道,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民意,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使之成为联系群众和舆情汇集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网络问政的效应,设置“金鱼缸”,打造“阳光房”,逼迫自己把权力的行使置于一个永不落幕的监督平台中。上至政策形成、举措出台,下至群体事件、个体问题,其过程和解决方法、以及最终结果,都能够逐渐地透明化和公开化。
组工与微博相约,使组工与人民更近,干部与群众更亲。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组织工作方式。它要求我们在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诸多联系群众且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微博来开展工作。现在我们有些干部还不敢接近网络,或怕“话题敏感”,或惧“微博问政”,更担心网上混淆是非,让人有口难辩。因此,即使开设了微博,也很少打理,像穿了马甲似的,不敢与网民面对面。对此,我们要转变理念。我们不夸大微博的作用,但我们也要跟上网络时代的思维,不能使自己处于“旁观者”的角色。因为它毕竟是信息社会广纳民意和组工表达的新媒介。推动组工干部上网,学会在网上处理部分党务工作,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组织工作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组工部门的“博客红人”越多,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就愈有生气,愈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