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杭州讯(记者 包勇)在垃圾袋上放名牌标签,会不会暴露户主隐私?这个问题从杭州垃圾分类“实名制”一开始便遭到市民担心。杭州部分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引发争议>>
今天,记者从杭州市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实名制”的东平巷社区了解到,今后将从以户为单位变为以楼为单位,进一步保护居民隐私。
垃圾分类“实名制”提高准确率
2010年,东平巷社区在杭州率先推出了垃圾分类“实名制”举措,所谓分类垃圾实名制,就是社区发放的厨房专用垃圾袋上,贴有每户居民家的门牌号标签。
走进东平巷社区,在小区楼道内的“垃圾分类积分示意图”上,记者看到小区居民上周垃圾分类成绩表。“社区专门安排了一名卫生协管员和一名党员志愿者,每天对投放垃圾进行检查,现场评判打分。”社区副主任郑欣说。
“分类投放正确率80%以上的,用绿色标志,积3分;正确率60%-80%的,用黄色标志,积2分;正确率40%以下的,用红色标志,积1分。”郑欣说,积分高的用户将有机会获得环保类日用品作为奖励。
郑欣说,通过可追溯的实名制,能够有效追踪到每一袋垃圾是哪户扔的,及时分析哪些分类没到位,便于跟踪指导。“试行‘垃圾实名制’后,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分类准确率一般都能提高到80%以上。”
以楼为单位 不暴露户主隐私
东平巷社区的垃圾分类“实名制”取得效果,杭州其他社区也开始借鉴湖滨街道的经验做法,比如拱墅区的翠玉社区等,但也有不少市民担心,“实名制”让自家吃什么用什么都被看到,隐私也被暴露了。
“刚开始的时候,的确遭到了一些居民的抵制。”郑欣说,花了一个月宣传工作和对居民进行民意调查,最后只有三幢居民楼愿意实行垃圾分类“实名制”。
据了解,东平巷共有88幢居民楼,目前只有11幢居民楼参与其中。“有些年轻人怕麻烦不进行垃圾分类,又怕实名制后积分排名靠后没面子,所以都还在观望。”郑欣说。
“垃圾分类‘实名制’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新尝试,还在探索阶段。”郑欣说,下一步,社区将以楼为单位,取消门牌标签,减少居民在隐私上的顾虑。
垃圾分类“实名制”非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实名制’非长效机制。”市城管办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主任张束空说,垃圾分类“实名制”只社区在垃圾分类实践工作中尝试的新办法。
张束空坦诚地说,杭州垃圾分类第一年,平均得分60分(满分100分),但这个分数是有水份的,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新办法,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
“垃圾分类‘实名制’需征求居民意见,在市民自愿的前提下才可以实施。”张束空说,而且“实名制”不可能一劳永逸,还需要多种手段共同推进,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活动等。
“杭州垃圾分类才第一年,就像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马上毕业,需要一定时间和办法。”张束空说,当大家都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了,也就无需“实名制”和奖励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