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贤达,名师咸集
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方豪当年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激情一点未减。他任校长时制订的学校《现行守则》中就明确规定“读书不忘救国”。“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开展国难宣传,师生走上街头,捐募救国基金,宣传抵制日货。
方豪历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担任校长以后,聘请省内外学有专长的教师来校任课。当年金华中学名师荟萃,如施伯侯专长物理,当时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就是他编写的;教地理的赵镜元编著的高中地理是全国通用教材;教生物的胡步蟾先生是国内著名的生物学家,他编有大学、中学生物学教科书,著译甚丰……他们原来都是在大学里执教的,抗战时被迫离校,被方豪争聘来授课。
据了解,当时的金华中学60多名教师都是大学以上学历,单北大毕业的就有13位,加上后来进来的共有21位,占教师总数的1/3。这在全国中学中是罕见的。
方豪鼓励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学校成立了剧艺社、宣讲会、文学创作组、图画研究室和消费合作社等十几个社团,编辑出版了《学蠡》杂志,作为师生写作园地。诗坛泰斗艾青1928年在金华中学读书时所写的处女作《游痕》,就发表在《学蠡》创刊号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由于方豪解放前为了教育事业加入过国民党、三青团,当过国大代表、参议会议长等职,所以每次政治运动,方豪都无法幸免。所幸新中国教育部长马叙伦是方豪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方豪被调到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学习结束以后,他被分配到杭州蕙兴中学教书。
1955年2月,方豪在杭州去世,终年61岁。
电影中没有出现陈望道、邵飘萍
除了方豪,本来还有两位金华人的身影应该在《建党伟业》中出现的,可惜编剧和导演都没有考虑到。
一个是陈望道,义乌分水塘人,《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的翻译者。《建党伟业》比较详细地讲述了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受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影响,寻求真理的过程。影片中有一个镜头,讲李大钊和毛泽东一起回家,毛泽东述说自己内心的疑惑,说不知道怎样才能救中国。李大钊于是对他说:“你去看一本书,《共产党宣言》,大道尽在其中。”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后来,毛泽东说:“有三本书在我的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除了陈望道,《建党伟业》中还少了一个金华人:邵飘萍。
影片中描述五四运动前夜,是陈独秀在鼓励北大学生做好准备,迎接历史性时刻。事实上,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学界“五三晚会”。“晚会参加者纯粹都是学生,没有‘领导’,唯有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邵飘萍参加。”在晚会上,邵飘萍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晚会临时决定于第二天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二是5月4日的午前筹会。邵飘萍再次发表演说后,会议宣布:“请各代表即刻回校召集同学,于下午1时在天安门集合……”
目前党史研究学界已形成基本统一的看法:邵飘萍是五四运动的发轫者之一。在当时,他与李大钊的地位可以相提并论。
或许是编剧和导演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或许是《建党伟业》中出现的人物实在太多了,最终导致陈望道、邵飘萍“缺席”,让人遗憾。
(注:本文写作过程参考了冯泽君《沉寂的五四学生领袖方豪》一文。谨致谢意!)
金华日报 胡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