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6月30日讯(见习记者 戚珊珊)他们是新生代农民工,追随前辈脚步,怀揣梦想,跨过田地,进入城镇;他们也是80、90后,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喜欢玩手机和上网。
在城镇的建筑工地、家政服务岗位、餐饮服务岗位……都有他们打拼的身影。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在近2000万的浙江省农民工中,16—30周岁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
6月26日—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率领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专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来杭州、温州等地进行调研,并于30日早上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情况汇报会和视察反馈会。
浙江省副省长龚正在会上说,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就是人的城市化,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化农民为市民,尤其是化农民工为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在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测算,农民工对浙江省GDP的贡献率达到40.1%,主要是由新生代农民工所创造。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的一些特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龚正在会上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去年底,他在宁波开会,因为客梯满了,遂坐货梯上楼。和他一起在电梯里的5个年轻服务员,正在热烈讨论回家过年的事。其中一个人说,要赶紧去订回老家的机票;另一个人说,今年过年要把假期休足。
过年坐飞机回家,放弃春节加班的3倍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追求公平。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郑万通强调,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要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剧烈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这个群体进行合理定位。同时,要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浙江省列出了“十有”目标,即努力实现农民工就业有岗位、劳动有合同、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教育、居住有场所、健康有服务、生活有文化、维权有渠道、发展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