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日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加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的力度,鼓励支持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据7月21日《人民日报》)
“青年英才”这个词,在我们党的文件和领导人重要讲话中第一次出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反映了我们党的大人才观,体现了一种战略思考、远见卓识。这次李源潮部长提出“鼓励支持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是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做好人才工作、把青年人才培育成青年英才提出了新要求。
其一,不能求全责备。青年人才有其自身的特点,大都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受过高等教育,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是,他们可能资历浅、涉世不深,一些人缺少艰苦环境和复杂局面的磨练,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把握形势、辩别是非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正因如此,要坚决克服求全责备的观念,看本质、看主流,尊重人才的个性,宽容人才的失误,发挥人才的优势。要消除“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的观念,开阔胸襟,见贤思齐,礼贤下士,敢于启用比自己强的人,不论资排辈,不以职务、资历、学历压制人才,为青年的成长进步助力加油,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其二,加强实践锻炼。青年人才有高学历,专业技能熟悉。诚然,学历高低是人才判定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从某种角度说,学历只是一个人曾经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能否成为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关键还是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历不足,但注重学习、能力很强,同样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领军人物;学历很高,但眼高手低、死读书本,同样难有作为。为此,要逐步完善从一线、从基层选拔人才的机制,完善不断充实一线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坚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引导人才到项目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到企业、到农村去,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帮助企业和农村解决紧迫的实际问题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提高人才,促使优秀青年人才冒得出、上得来。
其三,积极搭建平台。青年人才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进取精神强,勇于探索,工作中负担少,魄力较强,想干事、要创业成为人生的追求。为此,要积极为青年人才给位置、压担子,舍得投入,优先投入,为青年人才创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对青年人才来讲,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没有干事创业的平台,给钱给物人才也不愿意来。创业平台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的流向和流量。因此,要善于筑巢引凤,搭好平台,使各类精英人才在一个地方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既是人才培养的规律,也是伟大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党组织要把把青年人才工作摆上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位置,加强战略规划,狠抓工作落实,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