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笔杆子”已经成为每个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工作汇报、年终总结等等,都要依靠他们的生花妙笔。但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在为公文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打开网络,搜索关键词,将人物数字改头换面,再来几招移花接木之术,一篇公文就完成了。难怪乎人们在看政府的门户网站时,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公文,莫说老百姓难有兴趣,恐怕连“作者”自己都心生厌倦。
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很多,一方面由于一些单位地方文山会海,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实在没时间静下心来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另一方面也有笔杆子的自身原因,一是作风飘浮,坐不住身、静不下心,不愿为此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二是与基层或实践相脱离,对实际情况了解少,无瑕或不愿深入基层及群众中调研,腹中无物难出精品,长此以往,笔杆子就慢慢变成了“复制粘贴党”。
毛主席的文章之所以鲜活生动,现在读来仍能感受到其时代魅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情况掌握的准、问题分析的透。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办公室里、电脑桌前闭门造车写出的东西,永远都是套话成串、空话连篇、无血无肉。所以,笔杆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既能静下心,还要跑开脚,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练就真正的“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