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亲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是我们党的核心原则和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和优势所在。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浓墨重彩、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论述不仅精辟深刻、意蕴高远,而且直指时弊、语重心长。其中,“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语言质朴无华,但却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是被实践千百次证明了的生活铁律。
把群众当亲人,是我们党的核心原则、力量源泉、制胜法宝和优势所在
把群众当亲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9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是我们党的核心原则和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和优势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千上万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危和各种风险考验的关键时刻,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站在前列,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事迹可歌可泣,风范光彩照人,精神感人至深。这些,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挂在嘴上的。相继涌现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王瑛、杨善洲等一批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就是鲜明的时代楷模和杰出代表。他们从事的岗位不同,先进事迹不同,但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则是共同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党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集中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可贵品质。建党90年之际,人民群众盛赞党的丰功伟绩,由衷感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真实反映和生动写照。
但是,也要看到,在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下,党同群众的联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一些干部高高在上,或满足于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或忙碌于“文山会海”,或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一些干部乐此不疲地奔忙于“剪彩”、“宴会”、“庆典”之间,热心于迎来送往和各种应酬;一些干部口头上也说说关心群众的话,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房子、位子、票子、妻子、孩子。还有一些干部沾染上旧衙门习气,老爷作派十足,把自己和群众疏离和对立起来,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对群众在拆迁、征地、教育、医疗等问题上提出的合理诉求,疾言厉色,呵斥有加,说出一些很不像话的“雷人”之语,既没有对群众的丝毫敬畏,也没有对群众的半点亲情。至于少数干部利欲熏心、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则更是影响很坏,危害很大,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和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扰和阻碍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针对这种倾向,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确实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胡锦涛同志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些重要论述,集中阐释了党的一以贯之的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核心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意义重大而深远。
脱离、疏远甚至和群众对立,是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脱离、疏远甚至和群众对立的现象,一些干部常常简单地归因于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问题,因而不以为然,轻描淡写。其实,这是个感情问题、立场问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文艺问题时就已言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是每一条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永远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现实问题。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为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人民也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我们。那时候不容易脱离群众,因为离开了他们,我们就寸步难行,甚至不能生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了执政党。虽然这时候,“离开群众非常危险”这个道理并没有变,但由于它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所以一些短视的人就容易忽视它,淡忘它。本来取得执政地位,这使我们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容易沾染官气,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条件越来越先进,这本来使我们可以更经常深入群众,但也容易成为疏远和隔离群众的“屏障”。这里的关键在于主观认识,在于立场、感情。这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位置决定立场、决定感情。你的位置在群众之上或者之外,就会和群众疏离、脱离甚至对立起来;你的位置在群众之中和之下,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什么在大体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处于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王瑛、杨善洲等同志能够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有些干部则不能呢?那些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剪彩”、“宴会”、“庆典”的干部难道不应当深长思之吗?至于那些追求安逸、贪图享受,整天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的人,不单是离群众越来越远,首先是离共产党员的标准已经越来越远了。
尤其要指出,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和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这些群众尤其需要我们的关心,尤其需要我们的干部深入其中,嘘寒问暖,帮助解决柴米油盐等实际问题,使他们体会到党的温暖,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的职责是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只要还有群众没有摆脱贫困,那就不能说我们已经尽职尽责了,就更需要鞭策我们去关心、去帮助没有摆脱贫困的群众。
能不能把群众当亲人,取决于有没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能不能把群众当亲人,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懂得,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群众观点体现在群众路线上。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是一致的。思想路线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脱离群众必然会滋长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是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针、方法和任务,怎么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又怎么能在实践中得到顺利的贯彻执行呢?
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话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样的历史教训和至理箴言,我们不能忘记。李克用与朱温以及契丹族的恩怨且不去论它,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继承其父遗志,兢兢业业,东征西讨,所向无敌,确实是“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然而“天下已定”,竟宠幸一些供奉宫廷的艺人(伶官),整天安逸享乐,以致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确实足以警示后人。意味深长的是此文末了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岂独伶人也哉!”的确,不独伶人,在今天,一切金钱、美女和权位,都可能成为击中意志薄弱者的糖衣炮弹。我们不能不倍加警惕!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们就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勇气和力量;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我们就会严于律己,谨言慎行,远离并压倒那些歪风邪气。这是我们不重蹈历史上一切因逸豫而败亡的覆辙,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惟一办法。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