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贵州省赫章县超配12名副县长,其中6人为挂职副县长,遭媒体曝光。“之前,湖南石门被曝有副县长11名,还是不如赫章牛啊!”干部配备如此膨胀,网友们叹为观止。
走出机关,走入基层,让干部到一线磨练意志、历练本领、改进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这本是干部挂职的本意和初衷。但是,当挂职干部“泛滥成灾”时,我们不禁要在脑海中打个问号:他们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赫章县政府说得挺有意思:6名挂职副县长,以前并无此先例,但是,“这次挂职有的从省里派来,也有的从地区派来”。言下之意,他们对挂职者也难以拒绝,对方来头大,作为下级的怎么敢怠慢?
挂职干部的“好经”被念歪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翻翻历史,四川巴中市下辖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曾曝出县长超配丑闻,其中以南江县有10位副县长为甚。圈里人都明白,有的干部名为挂职、实为挂名,把挂职作为今后升迁的资本;有的干部当做退居二线的出路,只露脸不出力,赋闲在家吃空饷;更有甚者把挂职看作增加收入渠道,滋生权力寻租与腐败行为。而众多挂职单位往往“只挂”“不管”,对这批挂职干部“管不了”,“更用不了”。
挂职偏离法制的轨道,遭遇公众的质疑和非议是不可避免的。当务之急,除了检视干部挂职制度的缺陷,规范干部配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派挂职干部外,是否还应考虑,我们的监督是否太过苍白,以致让假挂职或者为了挂职而挂职者钻了那么多年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