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记者深入杭州足浴行业 体验足浴技师的喜乐哀愁
·乡村微日记:月圆之夜难说再见 记者与村民话离别
·乐清朴湖农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走转改·义乌行】大陈农民周荣山的幸福“退休”生活
·【走转改·义乌行】他是村书记 也是企业家 他赢得了全村的尊敬
·记者体验一线岗位 抄水表,远没有想象中轻松
·走进浙医一院肾病内科病房 24小时亲历护工的艰辛
·乡村微日记:山村见闻 山风,吹来村民心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夜宿乡村 “追”支书说富路
·"我在寻找幸福" 杭州外来务工人员郭祥勤的诗意人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乡村微日记:月圆之夜难说再见 记者与村民话离别

庆元月山村的村民们在做月饼。叶海林 范正民

  浙江日报讯 (李茸 杨丽 何苏鸣 董旭明 黄莺 张晖 李扬 徐贤飞 陈醉 李倩 颜伟杰 舒清海)

        丰收时,我们再相见

  记者李茸杨丽

  9月12日发自开化长虹乡虹桥村

  一周的时间很快,要离别了。村书记汪土旺头天晚上来到我们住的地方,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提醒我们别忘了晾在外面的衣服,还热情地邀请我们,“等今年10月份村里食用菌基地的桑木耳熟了,明年3月份村里的油菜花开了,你们都一定要再来看看”。虽然已经60岁了,但汪土旺充满了激情。他可是忂州市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开化县的十大为民好书记喔。

  其实,我们早就被感动了。在这里的一周中,我们基本上都是和50后、60后的人打交道,因为村子里年轻人都出去了。但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也学到了很多:淳朴、勤劳、坚韧以及敬业。出村的时候,身后的水泥路、新建的三层楼房越来越模糊,我们祝福,这个浙西的典型山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齐上阵,兄弟建新家

  记者何苏鸣董旭明

  9月12日发自常山新昌乡新峰村

  在新峰村,是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的。葛其武两兄弟的新房工地上,今天还是一片繁忙景象。

  在农村,造房子是大事。葛家兄弟把自己现在谋生的承包生意停了,重新拣起几十年前学过的泥水、木匠手艺,“自己给自己打工”。

  原材料的价钱都在涨,造这么一幢两门三层半的楼房,估计也得十几万。葛其武也打算和村里很多人家一样,要是这次钱没结余了,就先不给外立面贴墙砖。

  “先把房子造起来,下次攒了钱再装修,生活总是会越来越好的嘛。”挑着一担砖头打算上屋梁的葛其武说。

  心牵挂,下次还要来

  记者黄莺张晖

  9月12日连线云和崇头镇坑根村

  回杭州的这天清晨,叶根伟的父亲叶永火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叶根伟的电话就来了:“我爸爸让我问一下,你们回杭州的路上还顺利吗?几点到的?……”沉甸甸的关切之情,从电话那头传递过来。

  第三天,他发短信告诉我们,他在喝同学的喜酒,宴席上很多朋友还提到了我们。还有,回家过节的小佳雯,很记挂黄莺,“她啥时候走的?还来吗?什么时候再来?……”

  我们回短信告诉她,我们还会去看她,会带好看的童话书给她。我们还让根伟转告他父亲和家人:“祝你们中秋节快乐!谢谢你们的热情款待,在你们家的这些日子,我们过得很充实。下次我们还会带家人一起来,就住在你们家,和你们一起吃住,和小佳雯一起玩。”

  淳朴、简单,让情更真、心更近。

  人已走,心还在村里

  记者李扬徐贤飞

  9月12日连线磐安安文镇东川村

  人已回,心还在东川村。村民的纯朴和热情深深感动着我。“保持联系,常回来看看,自从今年开通东川隧道致富路后,保证一年一个样!”村书记傅天华送我们出的村。村民傅彩花送我们到了村口,“再过几个月,我家新房就装修好了,欢迎再来做客!”……那座四面环山小村庄,短暂七天蹲点,留下太多的回忆。

  我们告别了东川村,回家陪着父母过节了。但是我知道东川村里的许多老人还是孤寂的,像傅文中、傅秀才、傅志旭等老人,子女都不回家过节。老人们嘴上都说,儿女们以事业为重,但我想思念是必然。月圆之夜,纵然有再多的月饼,缺了孩子,老人的心应该还是难圆的。

  月儿圆,遥寄思念情

  记者陈醉

  9月12日连线遂昌箍桶丘村

  今夜,如果我还身在几百公里之外的箍桶丘村,没有厚重的灰尘,或许看到的圆月更为清晰吧。而今团圆夜,小山村还如此安静吗?

  一个电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回家过节了,可热闹了呢!”小山村的一位村民不忘记给我们及时报信。他说,村里多了好多时尚小轿车呢,有些车都叫不上名字,它们把原本不过三米半宽的村道,挤得更局促了。

  “还是该想办法拓宽村道,不然以后游客想来,车子也进不来呢!”“可是加宽起码要上百万元,费用该去哪里筹集”……话筒那边,我又听到了村民们的“争议”,这是我们住在小山村时,被复述过最多次的“小村心愿”。

  节假日,常回家看看

  记者李倩颜伟杰

  9月12日连线泰顺罗阳镇南山村

  一早,远在泰顺的齐振中给记者发来短信,问候中秋佳节之余,跟我们抱怨父亲齐久震。原本想趁自己孩子放假在家,把父母接到县城来过个节,但父亲愣是不同意,因为“住着不舒坦”。

  “他们嫌城里太吵,还总说我们住三楼,上下不方便。”老齐说,但他知道,父亲只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老人的观念里,城里哪儿都得花钱,喝口水都不舍得。”

  临近中午,无奈的老齐只好带着全家人回到20多公里外的南山村,去吃顿“团圆饭”,顺便给父母带些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

  “老人家很开心,还杀了鸡。”老齐的女儿跟我们说,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的感觉,让她回忆起小时候在村里过中秋的时候,全家人围着一个小黑白电视看联欢,有时还会跟哥哥抢月饼吃。

  过中秋,老人盼亲情

  报道组舒清海

  9月12日发自武义白洋中心敬老院

  今天,武义县桐琴镇干部颜安良带着武义养生名酒——东方露,专程来到武义县白洋中心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

  在白洋中心敬老院有100多位五保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已有90岁。

  院长金忠有激动地对颜安良说:“自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以来,老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病住院医疗费由政府全额报销,虽然生活上已经不愁吃穿,但因没有亲人,他们十分渴望亲情,你的到来让他们感受了一份亲情。”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走转改·义乌行】大陈镇环境整治有高招 “软硬”结合打造美丽乡村
·乡村微日记:山村见闻 山风,吹来村民心愿
·湖州电力局电力设施保护知识进乡村、到现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夜宿乡村 “追”支书说富路
·乡村儿童爱读新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