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江小金。
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
看到铁塔导线就觉得亲切,看见万家灯火就感到自豪。
他叫江小金,浙江奉化人,生前是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
送线电路工人出身的他,因为患上了罕见的NK/T细胞淋巴瘤,在去年的大年三十撒手人寰,年仅58岁。
在遗体告别时,耳畔回响的不是悲伤的哀乐,而是伴随着江小金摄影作品播放的《我心飞翔》。
“在天边的梦想,是我一生的期望,满怀心中的力量,我要飞向远方,没有登不上的高峰,没有过不去的海洋……”这是江小金生前最喜欢的歌。
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数字:亲手完成了300多个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校核了18000多张设计图纸;带领设计人员完成了4700多公里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在宁波11750多座电力线路铁塔下都留下足迹,踏勘里程更是无法丈量计算……
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保住了将倾的铁塔 参加工作满40年了,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做到了忠心耿耿为企业,一心一意为职工。我为自己对企业所作的奉献感到自豪。
——摘自江小金的遗嘱
江小金这一辈子,一直在与线路打交道,好像那些铁塔导线就是他的孩子,是有生命的。
宁波境内超过一万基的铁塔,他都记得它们的模样。4700多公里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他都能指出它们的走向,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而这一切,都缘于他经手完成的300多项工程设计。他设计校核的图纸超过18000张,没有人作过试验,这18000多张图纸如果叠加起来,会有多高,但人们相信,它们的高度一定超过身材敦实、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江小金。
江小金曾对他的儿子江炯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爬遍每一座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现在回头思索,终于明白,江小金自己就是一个登山者,他的一生,都在攀登心中的那座山。
在江小金的职业生涯中,天芦天江线一基铁塔的抢修绝对算得上惊心动魄。
2007年6月下旬,宁波地区遭遇罕见大暴雨的连续侵袭。由于长时间雨水的浸泡,加上地质因素,位于鄞州500千伏天一变附近的市重点防汛工程堆土发生滑移,距离堆土不足5米的天一变至北仑220千伏芦江变的天芦4485线、天江4486线双回6号耐张塔塔基移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江小金赶到现场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座将倾未倾的铁塔在风中颤抖。
当时,整个北仑地区仅靠220千伏江南变和220千伏芦江变供电。由于500千伏春晓变进入最后的投产倒计时阶段,不少线路停运,其中包括江南至芦江变线路正在割接入春晓变而部分拆除,如果天芦天江线再停运,整个220千伏芦江变将全停,大面积停电时间将持续一个月以上。
在勘查了事故现场后,宁波电业局局长孔繁钢走到江小金身边试探地问,“能不能不停电?”江小金分析说,“还有十多天,另外一条接入北仑的输电线就能改造完毕恢复运行,我们可以暂时加固这座铁塔撑一撑,到时候再停运换塔。”
“行不行?”孔繁钢盯着江小金的眼睛,加重了语气。
“行!”江小金坚定地回答,随后便与省电力设计院专家一起开始研究加固方案。
工作布置完之后,江小金仍然放心不下,他叫来了结构工程师宋文新。
“下午4点多,江总把我叫到现场,让我从专业角度一起把把关。当时现场的情况比我想象的严重,塔底钢梁变形,电线拉扯着钢架发出咚咚的声音。从结构工程的角度来看,不倒塔真算是奇迹。”宋文新回忆说,“整个事件中,江总没有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不过他始终站在危塔旁。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仿佛命悬一线,铁塔在最后倾倒之前,被一双手牢牢地拽住了,这是江小金连续三天通宵工作后创造的奇迹。
扛着80多斤的器材,拄着拐杖带病抢修
我一向小心做事,没炒股、不炒房,也没拿过别人的钱。对企业对我的培养和照顾表示感谢,我想我会怀着感恩的心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 ——摘自江小金的遗嘱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温州苍南,电网受损严重。
时刻关注“桑美”走向的江小金意识到,仅靠温州电力估计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修复损毁的电网,他向上级建议,应赶快启动相应预案,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果然,不出他所料,省电力公司很快作出决定,倾全网之力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因台风而受损的温州电网。由于早有准备,江小金率领的抢修车队,从接到命令到开出第一辆车,只用了1小时16分钟。
车队星夜到达重灾区龙港,但由于抢修队伍一下子聚集,住宿成了问题。江小金考虑龙港住不下,安排了一部分队伍住到了瓯江对面的敖江。
但等江小金率队到达敖江时,发现敖江也没有多余的旅馆床位。此时,已是凌晨,可依旧有部分队员无处安身。江小金只好和大伙一起,在工程车上蜷缩着和衣而眠。待次日天一亮,就赶赴抢修目的地。
然而,百密一疏。到达抢修现场时又发现,随车携带的皮革工作鞋不够。
江小金当即拍板,先满足民工,其次是现场一线的普通员工,有多余的,再考虑后勤和管理人员。
台风过后,天气依旧无常,时而烈日当头,时而又暴雨倾盆。在散发着臭味的洪水中,总能看见江小金的身影。
在收拾“桑美”留下的残局中,江小金率领的抢修队伍是最早完成任务的。照理,他即可率队班师,但他却主动提出,要继续留在温州。
2008年春节前后,南方大雪,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把浙江电网撕得千疮百孔。尽管宁波也难逃一劫,但还是派出一支抢修队伍赶赴受灾更为严重的台州参与沿海大通道的抢修。
其实那时候,江小金的身体已经出现不适,他上下山的时候,都需要借助于一根拐棍。
宁波电网的受损情况也十分严重。江小金在台州的抢修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就马不停蹄折返宁波。
当时,宁波境内有12条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发生导线覆冰倒塔故障。在北仑九峰山500千伏线路抢修现场,江小金曾偶遇一个搬运塔材的小伙子。
扛着80多斤的塔材上山,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不堪重负,直喘粗气。
江小金停下脚步,问小伙:”今天搬了几趟了?”
“第三趟了,我实在走不动了。”小伙子回答。
“这山上下的是冻雨,我估计你的内衣也湿透了,会冻病的,这样吧,你先回单位把里外衣服都换了,休息休息再上来。”说罢,江小金弯下腰,将小伙子肩上扛的四个瓷瓶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一边两个,拄着拐棍向山上爬去。
病榻前不忘重点工程 身后与电缆铁塔相伴
落叶归根,墓地可选在奉化长汀,生前不能尽孝,死后离父母近一些。40年前我静静地来到宁波,现在我想静静地回去。
——摘自江小金的遗嘱
2010年12月8日,是江小金生前最后一次回奉化看望父母。那时,江小金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为了瞒住父母,在父母面前,他强打精神,强颜欢笑。
年近九旬的二老只知道儿子患上的是皮肤病。江小金的哥哥江圣浩噙着泪回忆道:“他做的18次化疗中有三次特别加大了药量。每次做完身体都会稍微好转,他就趁这个时间,回趟老家,看看爸妈。”
这天,江小金给哥哥打了个电话,说这几天病情恶化得很快,怕是撑不了几天了,他想回趟奉化,最后探望下年迈的父母,最后走一下生我养我的故土。
“根据我们之前商定的方案,只和父母在家中吃中饭,然后分别和阿姨、姐姐、弟弟等亲戚见面。整个过程他都面带微笑,丝毫不提病痛。”江圣浩说,“到了12点半,他实在撑不住了,我们才陪着他返回医院。路上,他让车子沿着22千伏高压线走廊绕了一圈,在金钟变电所铁塔旁,他下车仰望沉思。
“工作是养生立命之本,可惜我不能工作了。”这是他在故乡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病患治疗靠医生,电网建设得靠我们。作为局里的副总工我有责任有义务,有病不能做重活,让我审核一下设计图纸总可以吧?”……就在他去世的前三天,被病魔折磨得已言语困难的他,仍然在病榻上和相关人员交待着杭甬高铁重点迁移工程220千伏屯山变投产注意事项。
2011年2月2日,除夕,天气很冷。
下午,正当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准备年夜饭时,原本侧睡在病床上的江小金缓缓躺平,用尽一生中最后的力气睁大双眼,看了看身边的亲人,然后缓缓闭上。
病房里静得可怕,围在他身边的亲人发现,两滴眼泪从江小金眼角渗出,由小变大,顺着鬓角往下淌,碎了,隐入灰白的发际。
在淌出眼泪的同时,他努力地笑了一下,仿佛用尽了一生的力气,艰难而无奈地吐出最后一口气。
江小金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离2011新年只差了几个小时。
根据江小金的遗愿,他被安葬在老家奉化。在他的墓前,可眺望金钟变电站,不远处,就是他亲手设计的一条110千伏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