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重视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当前戒毒工作转型发展要求和队伍建设实际,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民警队伍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实际、着眼实用、力求实效,形成了“戒毒矫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医疗护理、应急处置”五支骨干队伍基本架构,有力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戒毒工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围绕提高质量,在推进创新中形成培训新特色。适应需求个性化、手段多元化的培训工作走势,积极推进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增效。一是创新内容。秉承“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基本原则,深入调研培训需求,实行分层分类培训,把职能相同、岗位接近的民警集中编班、分期轮训,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需求、岗位需求和民警需求。二是创新形式。采取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专题讲座、科室轮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技能比武、示范课教学以及教研活动,加大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拓展式培训的比重,引导民警边学习、边思考、边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三是创新手段。通过新老民警传帮带、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组织参加警衔晋升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培训、学习考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个人剖析材料,开展“五找五问”大讨论、管教技能大比武、应急处置模拟实战演练等,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地适应戒毒工作新形势新要求。
围绕提升层次,在整合资源中探索培训新路径。实施“借田育人”战略,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形成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民警培训工作格局。一是定向利用初任培训资源。依托省警官职业学院培训基地的优势资源,组织新招录公务员参加全系统初任培训,丰富劳教(戒毒)理论基础知识,提高警务实战技能,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做到“带着问题接受培训、带着任务完成培训、带着收获检验培训”,顺利完成“入轨定位”。二是有效嫁接优质教育资源。与浙大心理系共建“毒品依赖研究与戒毒矫治促进基地”,依托杭州原野心理培训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探索心理咨询专家门诊。现有心理咨询专家6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8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53人,今年又有19名民警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与杭州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加强专职教师培养,现有专职教师10人,外聘技术教师2人。依托省武警总队南山训练基地,加强特警队训练,于今年4月顺利通过警戒护卫组织建设部颁一级达标考核验收。加强与地方专业医院的业务联系,组织医务骨干跟班学习,现有5名医务民警取得精神药品与麻醉药品执业资质。三是努力拓展省外培训资源。积极打造跨省交流平台,组织219名民警分4批参加省局在扬大医学院举办的戒毒矫治业务培训。与新疆建设兵团金银川劳教所、新疆阿克苏劳教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派4名民警赴金银川劳教所进行了挂职锻炼。
围绕强化保障,在夯实基础中发挥培训新优势。把加强基础建设作为落实大规模培训工作要求的重要保障,下大力气抓好培训模式、师资、制度等建设。一是广泛拓展培训模式。结合民警的实际需求,采取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上级培训与自我培训结合,素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统一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学习考察与挂职培训相结合的“五结合”模式,以民警自学为主要手段,全面落实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不同教育培训内容。二是重视培训师资建设。立足现有教学力量,面向社会,聘请各级党校和社会院校知名度高、专业知识丰富的专家学者为民警授课,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提升能力。选聘系统内理论功底较深、研究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民警做教员,开展戒毒法规知识、执法管理等轮训。三是形成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突出长期化、多元化、制度化,逐步完善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责任、质量评估和激励约束等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民警知识结构。发挥激励手段功能,鼓励民警通过自学、函授、脱产等方式获取更高的学历,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成才。民警中,核心专业比例占87%,本科以上学历占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