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组织工作网 > 媒体摘编 正文
干坏事的总是临时工 他们为何成了突发事件挡箭牌?

  核心提示:临时工,一个曾经很普通的称呼,而今却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只因为许多夺人眼球的新闻,特别是一些涉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突发事件,最后被问责的人往往都是“临时工”。如此惊人的巧合,也难怪会引来网友的阵阵戏谑。这种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深思。

这幅网上流传的警车伸脚享受擦鞋照令人惊讶。 网友“冰山一粟”摄

  浙江日报讯 近年来所谓的“临时工”惹事实在不少:衢州火车站广场,一名男子开着法院警车,伸出一只脚让一位妇女为其擦鞋,被网友曝光,法院回应,该司机是院聘临时工;温州红十字会被审计发现有800万余元的善物遗失不见,红十字会表示,这是临时雇用的出纳干的;河南中牟县76岁的菜农张会全在卖红薯时,被执法城管掀了菜摊,连连扇脸,后有关部门称打人者为临时工……为什么坏事都是“临时工”干的?对此,有关人士指出,“临时工”已是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最佳挡箭牌,一辞了之则是他们模式化的危机公关手段。

  怪现象:

  干坏事的

  总是临时工

  上班时间喝酒,还公然在领导办公室打人。前段时间,一则“苍南党员干部酒后打人”的微博广为流传,引发网友质疑:此人为啥这么牛?

  据微博爆料,苍南县龙港镇云岩办事处纠风办干部林某浑身酒气地到单位,碰见前来办事的吴某,无视办事处主任在场,将其打伤。吴某随后被送进医院。

  有媒体调查,吴某开了一家自来水厂,是云岩“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业主单位。这天,他到云岩办事处主任陈文武办公室汇报工作。林某突然进来,一身酒气地对他说:“你的管道埋到我田里,要挖掉!”说着,林某一个巴掌就挥向吴某……经医生诊断,吴某颈部软组织挫伤、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损伤,需住院治疗。

  事后,云岩办事处的官方说法是,打人的林某是办事处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属于临时工性质。

  无独有偶。11月13日中午,义乌市赤岸镇大寒尖一农庄的停车场内,一辆白色越野的车身贴有“义乌市疾病控制中心”字样,被网友举报,大家纷纷谴责公车私用的行为。

  此后,义乌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车确实是该单位的公车,司机未经单位审批,私自驾车出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已被辞退。据称,司机陈某是义乌本地人,今年45岁,系该单位于11月1日刚招的临时工,试用期还未满半个月。

  在各类政府部门的突发舆情中,总是有“临时工”的身影。记者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临时工”,可检索到关于临时工新闻的链接22.3万多个,一时间,“临时工”已成为令有关部门蒙羞的罪魁祸首。

  相关部门的意图不难揣摩:“临时工”不是本单位的正式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素质上比较低,业务上不熟练,作风上不稳健,原则上没把握,出了事,情有可原,跟单位撇得“一清二楚”。难怪有媒体评论员嘲讽,“临时工”已成“高危岗位”。

  揭内幕:逃避责任都靠挡箭牌

  眼下,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只要一有人犯事,便声称是临时工所为,尽可能把责任推得干净,然后“一刀切式”的开除,以示彻底划清界限。

  8月30日,温州市审计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温州市红十字会去年账面上发现有800余万元的库存商品,但仓库里却空空如也,惹得各界口诛笔伐。对此,温州市红十字会领导以“人手紧张,临时聘用出纳一手包办账目”等理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当前,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运作缺乏透明度,导致违规或违法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下,面对危机舆情时,这些政府部门一时找不到恰当理由,无奈之下,便推出一个“临时工”作“替死鬼”。

  前段时间,一段办事女警发飙、拿资料砸群众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江西修水县一居民到派出所为孩子办户口,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办事女警竟然发怒谩骂,将材料砸向这位居民,舆论一片哗然。事发后,修水县公安局作出决定,辞退当事人蒋某,并称蒋某为聘用人员,非在编警察。结果一出,网友调侃:临时工真是一块砖,哪里有难哪里搬。

  四川达州市“文明检查团”在该市渠县一处娱乐会所消遣时不满服务,砸烂包房茶几,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上月,该市宣传部回应称,带队领导是县级干部,不会去这种地方,并声称当事人是临聘司机,已被辞退。

  临时工,原本是一个需要关爱和温暖的“弱势群体”,而今,有些政府部门把他们变成应付舆论的“工具”,甚至作为躲避责任的“挡箭牌”。

  专家指出,“临时工”解围之所以屡试不爽,是因为所谓“应对危机”应对的不是公众的指责,而是上级部门的问责。换句话说,舆论事件中当事单位的恐慌,主要不是怕舆论,而是怕舆论引起上级重视。

  新问题:切莫让顶包助长腐败

  如今,但凡出了事,调查结果还没出来,网友们便争相告之:此乃“临时工”所为,你懂的。人民网舆情分析师表示担忧,如果每一个公职部门在出现形象危机时,习惯用临时工作为危机公关策略,作为缓冲本部门和公职人员不良形象的灰色地带,如此策略的后果,将直接导致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公信力下降,带来集体性的形象危机。

  总是拿“临时工”来堵舆论的嘴,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还会助长相关单位的懒惰作风和侥幸心理,更让很多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

  甚至,有关人士担心,“临时工”现象,很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新土壤。在这片土壤,有些官员可以肆无忌惮地渎职侵权,搞暗箱操作。一旦东窗事发,便从容地找某个“临时工”顶包,自己依旧可以过逍遥日子。无数事实证明,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

  实际上,不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那是内部管理的问题,一旦面对群众,其代表的就是政府形象,即便真的是临时工出了问题,难道所在单位就没有责任了?相关部门应当直接面对,毫不退避,而不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消除“临时工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不良影响。

  因此,专家建议,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切实改进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方式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及时回应、给予答复。同时,在提高舆情应对方面,政府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要主动回应媒体关切,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情民意。只有正视已经发生的事件,用积极诚恳的态度去面对质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大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力度,加强领导干部的法纪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自我警示意识,严格接受法纪约束并依法办事。

  今后,涉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事件,不能简单地对直接责任人、特别是“临时工”责任人开除了事,更要深究背后那双看不见的手。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王侃:“临时工”现象应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有些舆情危机的确是临时工引发的,由于某些临时工责任心较弱,对岗位职能不熟悉等原因,这也有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存在拿临时工顶包的行为,则充分反映出我们某些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面对突发问题时能力不足,推卸责任。“临时工”问题,暴露出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一是社会力量对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出现“临时工”事件后,新闻媒体很少会继续深入调查,辨明事情真相;二是部门间的监督力度不够,出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此无动于衷,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拿“临时工”顶包的不良风气。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要深刻领会道路决定命运的重要论断,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青田仁庄:举行侨界十八大精神宣讲会
·东阳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宣讲十八大
·台州市领导分赴各地宣讲“十八大”精神
·慈溪“民情政策面对面”直通十八大精神
·德清:县领导分赴乡镇宣讲党的十八大
部长信箱 更多...
创先争优 更多...
·湖州创先争优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得实...
·闪烁的台州公路精神——台州市公路...
·新昌县澄潭镇开展进村入企走访活动...
·——湖州市“南太湖先锋”创先争优...
·把创先争优岗位化经常化长效化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
·讲承诺重兑现 松阳斋坛东关村创先争...
人事任免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