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
农艺师、木业师、建筑师、曲艺师、舞蹈师、书画师……
小小渔村,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每个村民都是一名“大师”,门牌前都会挂有一块牌匾,以示荣誉。这些挂有荣誉的村民在舟山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乡土人才。
这些人才一格一格的,形成了一张大“网”,网住了舟山1390多个岛屿。
据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底抽样调查,舟山市群众安全感达97.82%,位列全省第一。这种创新管理模式靠的就是这样“网”。这张网,就是舟山在全市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一块牌匾,收入翻了好几倍
“中级乡土农艺师”的牌子挂在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经济合作社李福根的家门口。
“这是2009年由街道精神文明办评定的。”日前,站在自家院门口的李福根指着这块牌子说。
61岁的李福根,是村里仅有的3家种茶户之一,已有25年种茶史,如今他种的普陀山佛茶在当地小有名气。在老李看来,这块牌子是大伙儿对他种茶手艺的肯定。
“以前我每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元,评上中级乡土农艺师后,茶叶品牌比现在响了,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李福根说。
“有个‘师’字,也算一个人物了吧,责任感也增加了,我肯定要加倍努力干了!”李福根说,被大伙儿推选为网格组长,让他有了一份责任。
李福根说,自从当了展茅街道第44号网格的网格组长后,他帮助别的几家茶户都评上了农艺师,大伙儿的茶品牌响了,收入都翻了好几倍。
有了乡村舞蹈师,搓麻将的人就少了
渔村里男的基本上都出去打鱼了,剩下的清一色是女人,平时没事做,赌博、吵架是常事。
58岁的齐香球喜欢跳舞、练太极,她组建了健身舞协会,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跳。齐香球由此获得了“乡村舞蹈师”的称号。起初,有人响应了,但兴头一过,索性又回去搓麻将了。
“我就增加了样式,自编自导了32舞步、64舞步。”齐香球说。
花样多了,慢慢的,经口口相传,加入齐大姐团队的姐妹多了起来。跳着跳着,大伙儿的兴趣更浓了,矛盾少了,搓麻将的也少了。
三年后,80%的群众都成为“乡土人才”
2008年8月开始,舟山把全市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又在每个网格中组建管理服务团队。
团队中,拥有特色专长的“乡土人才”自然成了网格中的核心力量。到目前为止,普陀区已评选出各类“乡土人才”10487名,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80%以上的渔农村群众都能拥有“乡土人才”职称。
一旦被选为“乡土人才”,就意味着成了社区里的意见领袖,一方面代表社区居民的声音,一方面由此来管理社区的安定,起到维稳的作用。
除了乡土人才,每个团队还以辖区干部、公安民警为骨干,吸收各种专业人士等力量,形成专群结合的服务团队。至今,舟山参加组团服务的人员联系服务群众37万余户、近100万人,为群众解决问题5.8万余件,解决率达到9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