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理达夫妇在旅途中举办了简朴的婚礼
从美国回来后,冯颖达又赴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学习。在苏联她始终体弱多病,还患了结核症。次年,周恩来总理访苏时,把她带回国内养病。康复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学习。自1956年始,冯颖达一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
冯晓达是冯玉祥将军和李德全最小的女儿,深得父母疼爱。她在黑海海难中不幸与父亲同时遇难。
冯理达全盘继承了冯玉祥将军平民意识的优秀品质,像父亲那样勤勉读书,像母亲那般聪明伶俐,既气质高雅又平易近人。她在苏联获得了公认的很难拿到的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文革”后被调入海军总医院,经过30多年的努力奋斗,成为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
在人生风雨中,冯理达始终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改。她曾用35份入党申请书,写出了对党的执著追求。1975年12月23日,当得知自己被批准入党的消息后,冯理达流着泪激动地说:“我终于入党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26年的夙愿。”当天,她就给远在外地当兵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自豪地说:“妈妈是党的女儿,咱们家全是党员啦!”
在冯理达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话是“感谢党”、“感谢人民”。正是这种一生执著的情感,使她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冯理达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那么,我就姓中、姓军、姓海,这就是我的特色。”她把为兵服务作为爱党报国的事业平台。“文革”结束后,50多岁的冯理达以急迫的心情和殉业精神投入工作,建成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创立了免疫物理学、免疫康复学和部队免疫学等基础理论,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1991年,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
冯理达曾29次作为中央和卫生部工作组负责人,带队奔赴流脑、霍乱、痢疾等重疫区,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偏僻农村,挨家逐户防病治病、调查研究。1998年,在抗洪抢险的紧急关头,73岁的她,主动向医院党委请缨,坚决要求加入医疗队奔赴灾区。
冯理达严格按照党章要求,一丝不苟地履行党员义务。她把交纳党费看得非常神圣,从来没有迟交过一次,她经常交纳千元党费,弥留之际还特别嘱咐儿子代交1万元党费。
她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20年间,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先后提出减免农业税和农村教育附加费、重视解决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等155项提案、53份书面发言。
2007年11月,82岁高龄的冯理达肺部已出现纤维化症状,经常咳嗽得满脸通红,身体明显不支。有一次,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主任潘晓雯生气地劝她:“你都病成这样了,不要再去讲课了。”冯理达说:“像我这个年纪,能多讲一场是一场,只要安排了就一定要去!”她拖着病体赶到空军指挥学院作健康辅导报告,主持人劝她坐下讲课,她说:“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开会的。”120分钟的报告,冯理达像往常一样始终站着授课,充满激情,深入浅出地讲解医学保健知识,现场示范健身动作,引来台下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堂课竟然成了冯理达最后的一课。(吴志菲 《福建党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