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正在全国深入推进,成绩有目共睹,挑战继续存在,任务依然艰巨。
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这既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不易,不易在力度、在决心。“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更难,难在手段、在智慧。如果将2011年比作“社会管理年”,那么,翻阅2011,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我们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更科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一时只需,而是长久之计,“运动式”、“一阵风”式的做法对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有害无益。社会管理不是2011年的新创造,也不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更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事物。社会管理工作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理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改进。“社会管理”的提法在过去并不多见,但“社会管理”工作却一直没有停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需要承前启后、循序渐进,要坚决摈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进行谋划。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单打独斗,而要精诚团结,形成合力。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社会管理工作也是一个集成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作生产“大飞机”,那么,各地各部门就是一个个零部件的设计师和供应商。若要使大飞机翱翔蓝天,不仅需要各个零部件质量的万无一失,还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社会管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展现社会管理的威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注重顶层设计,标本兼治。无论是群众权益维护,还是流动人口服务,或是社会组织管理,解决之道都不是止步于个体诉求的解决,而是要发掘一个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找出治本之策。只有积极搞好顶层设计,全力整合各种资源,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锐意改革、大胆探索,才能使社会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而要有真动作,取得真效果,用好的成果造福于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表面文章好做,但是难以深入人心;花拳绣腿不难,难在凝聚群众。社会管理能力检验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成效体现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群众是社会管理工作最好的裁判,只有动真格、使真劲、发真功,用实打实的效果取信于民,社会管理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群众才能真正地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力军。
从理念到行动,从尝试到常态,从局部到全国,“社会管理”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基础日趋稳固。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随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不断涌现,越往前走,“水越深”。无论是立法跟进还是整合资源,无论是调整“指挥棒”还是完善法治等,都需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去面对,去解决。
勇闯“深水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落实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定能走出深水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定能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