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观本土春晚赏广场好戏 遂昌在文化盛宴中过大年
·更浓更甜更温暖 记者探寻鄂西北古城襄阳年味变化
·味甜没激素的草莓红了 乐清北塘村村民们乐了
·来年努力挣笔装修钱 "小人物"的心愿折射城市变迁
·外地公交司机坚守方向盘 春节奔跑一趟又一趟
·[新春走基层]书香味儿里过春节 图书馆里好热闹
·吃货过大年;在永康体验“武火暴烈版”美食
·嫁接茄子不打药病害少 冬暖大棚带领农户走上致富路
·“绍兴好司机”宋小波的辛酸大年夜 妻子:只愿照顾好女儿
·他们把我当成自己孩子一样 动车事故留温伤员过上温暖年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嫁接茄子不打药病害少 冬暖大棚带领农户走上致富路
新鲜大个的茄子

  浙江在线山东寿光1月26日讯(记者 王黎婧) 春节,本该是广大农民忙完春夏秋之后的短暂休闲时节,但是郑惠和村里的菜农们却依然忙得“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来用”。

  近年来,山东寿光的农民改变过去冬闲“喝茶聊天串门”的习惯,管理大棚和小拱棚的蔬菜,呈现出处处繁忙的景象。

  嫁接茄子不打药 病害也少了

  年初三下午3点,寨子村村民郑惠来到自家地里的塑料大棚里,想趁着天气好,给大棚的茄子摘叶除虫。

  老郑种蔬菜已经有15个年头了,他是寨子村第一代大棚种植户,从最初的争万元户到如今盖新楼房买小汽车,老郑已经尝到了种菜的甜头。

  老郑有两个冬暖大棚,分别种茄子和辣椒,总面积约3亩。在茄子大棚里,茄子树一棵棵齐整地排成10行,每株上都挂满了个头很大的茄子。

  “一般是阴历八月十五的时候,种下茄子苗,到第二年的7月之前能全部收获果实。”老郑一边干活,一边跟记者聊着。

  种下茄子苗之后的2个月左右,茄子就长成熟了,老郑就可以开始第一波的采摘。“夏天是1个星期摘一次,冬天是10天摘一次。”每次采摘之后,老郑就会拉着一车茄子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品质好,老客户乐意来买。

  老郑拍着胸脯说,现在茄子基本不使用农药,都是无公害的,原因在于使用嫁接技术,病害已经很少了。

  老郑通过种苗公司直接引进种苗,选用的来自美国北美洲的苗,经提纯选取根系比较发达的部分进行嫁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存活率能保证80%以上。

  种植户理念创新 盖保暖大棚

  摘叶——点花——摘花,这是老郑和老伴儿两个人每天的工作。

  别看这活儿听起来简单,可是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老郑和老伴从早到晚都得守着几个棚打理。

  在种大棚之前,老郑只会种地,当身边的人慢慢学会了大棚技术,他也开始跟着学习,因为大家知道干大棚挣钱多。

  在南方,记者见过的大棚都是类似半圆形的,而老郑家的大棚可不一样,只有半个半圆,一边还是4、5米厚的泥墙,它有一个专属名字叫“冬暖大棚”。

  “传统的蔬菜大棚种植方式费时、费力,投入多、产出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在大棚里,老郑向记者传授他的种植理念。

  “蔬菜生长最关键的是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果我们种植模式不对,就会影响品质,我们要控制好光、温、水、肥、气,调节蔬菜生长环境,这程序复杂着。”老郑说,冬暖大棚一边有泥墙堆砌着,坡度高,自然采光好,而像茄子就是一种需要高温度的蔬菜,这样品质就会好。

  站在大棚里边10分钟,记者已经感觉身上出了汗,室内的温度估计有20多度。老郑说,北方的冬天特别冷,为了保证大棚高温,每天下午他就要给大棚盖上草帘御寒,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左右才拉起。

  小茄子助农户致富 年收入好比高级白领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田种植,到利用农业新技术、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的日光温室,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让这片沉寂已久的黄土地获得了新生,也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老郑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种大棚蔬菜,我这俩棚一共占地三亩,每亩能收入两三万,比种庄稼多得太多了!”

  老郑说,春节期间,茄子的价格卖的比较好,2.5—3元上下浮动。一般到了夏天,茄子产量高,价格就上不去,最便宜的时候只能卖1毛、2毛左右,那会儿他就歇地,翻土,准备2个月以后的种植。

  对比10多年前,蔬菜种植户的目标是成万元户,如今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大多数农户盖了新房,买了车子,日子一天天富裕。

  眼下老郑一年的纯利润能比上大城市的高级白领,提起大棚种植使自己逐渐致富,老郑的喜悦溢于言表,黝黑的脸庞绽放出憨厚的笑容。“我就是胆子大一些,种植往精细做。”

  告别时,老郑执意塞给记者一袋茄子尝尝,说着“全部无公害蔬菜,放心吃,吃得好宣传到南方去。”

本网记者在采访
干活啦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春节回乡探“老亲”16年过去了吴宗件和子女们过得如何
·春节紧俏 “留守保姆”开出200元一天高价
·留下街道老杨的“春节民工电影专场”依然热闹
·赶着生“龙”抱“凤” 这个春节红色炸弹接二连三
·24小时巡逻网上发布实用信息 春节“PTU”在身边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