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进行的市、县、乡级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四川达州市大力实施乡镇主要领导和市级机关科级干部“双向互派”、市级部门中层正职跨部门交流、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全面加强干部纵向、横向交流和内部轮岗,20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交流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干部成长“路线图”,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回过头来看效果,让干部多走几个岗位真是大有裨益。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态”在交流中被充分激活,干部群体的存量潜能在交流中得到充分释放,既交流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干劲,又发现了一批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优秀干部。
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很大因素就是因为长期把持“关键岗位”,常在河边走,最终湿了鞋。有的“一岗定终身”,从激情万丈“争先进”变成了不思进取“混日子”。干部“多年不换岗”,在客观上造成了技能和经历单一,还容易养成庸懒散的“机关病”。实施轮岗交流,让干部多走几个岗位,是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干部在一个岗位待久了,容易产生职业困倦,形成思维定势。换个新岗位,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面对新的岗位,有了新的压力,干部就会有紧迫感,就会逼迫自己学习提高以适应新的工作。新岗位还会给人新鲜感,新鲜感能激活人的思维,带来新的精神和干劲。岗位的变换,还有利于干部摆脱各种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从“关系网”和“利益圈”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
多岗位锻炼干部,既符合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重要方法。干部的优良素质,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锻炼中后天养成的。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李林森,在1997年就申请下派到村任职,从县级机关走出来,主动到基层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后来,又经过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副县长、组织部长等多岗位磨砺,炼就了他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甘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
客观地看,当前干部轮岗交流中“轮不转”、“流不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除了干部的本位思想和社会偏见外,也有交流方式创新不够、配套机制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实践中我们感到,走活交流“这盘棋”,形成轮岗“大气候”,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一是注重连续性,用刚性的制度保证干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轮岗交流,将轮岗交流纳入干部选育管用“大循环”,避免“一阵风”,减少盲目性。二是所有部门都要纳入交流范围,让“弱势部门”的干部看得到希望,实现交流格局强弱均衡。三是坚持进一出一,不挤压流入地干部的上升通道,不影响流出地单位的正常工作,做到人员进出相对平衡。四是推行自主择岗,发放意愿征求表,尊重干部的个人意愿,考虑干部的能力特长,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五是坚持竞争择优,把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有机结合,运用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最好的人到最好的岗位。
干部还是多走几个岗位好,多一个岗位就会多一段经历,多一段经历就会多一分才干。
(作者为四川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