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发扬这个作风方面做得很不够,或者不去联系群众,而是躲避群众、脱离群众;或者虽然“联系”群众了,却是间接而非直接地联系,根本起不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作用。有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多发,与此不无关系。联系群众,“直接”才能“密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大力强调直接而不是间接地联系群众。
间接地联系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常常是前呼后拥,相关的路线、时间、对象等都提前作了安排,甚至连“群众”怎样回答问题也早已作了“交代”。如此联系群众,虽然做到了面对面,但这种面对面是表面化的,难以全面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更有甚者,在有的地方,除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群众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本地的领导干部。对于这些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因此,强调直接联系群众很有必要。
直接联系群众,一个重要的思想前提就是淡化“官念”。我们党始终强调,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务员,与群众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了这种认识,直接联系群众就具备了思想基础。但遗憾的是,有的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日渐淡薄,官老爷意识却日益滋长:在群众面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与群众谈话不是平等交流、协商互动,而是疾言厉色、发号施令。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筑起一道思想和感情的藩篱,使群众因心生畏惧而不敢说实话、道实情,因心怀抵触而疏远之、厌恶之。以这样的态度和做法联系群众,自然事与愿违,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同。事实上,这也违背了联系群众的原意。所以,领导干部只有淡化“官念”,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与群众接触和交流,联系群众才能直接、有效。
直接联系群众,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搞些“微服私访”。“微服私访”固然是古代帝王、官员了解下层情况和民间疾苦的一种做法,但我们也可以借鉴。把这种做法用到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上,就是不搞事前“安排”和“交代”,悄悄地进行,独立地完成,真正做到与群众“零距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可以避免这样那样的干扰,从而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面对自己想接触的对象,了解和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群众不愿在领导干部面前说真话、道实情。而“微服私访”要求领导干部暂时隐去身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显然属于直接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联系群众的直接性和实效性。
必须看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永恒课题,是党员干部的一项长期任务,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在新形势下强调直接联系群众,就是要更好地发扬这个优良作风,从而使我们党、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不忘联系群众,自觉主动深入群众,尽心竭力造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