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19日讯(通讯员 葛晓虹 尤敏 童启航)对一个220千伏变电所来说,一次性更换半高层安装的35组110千伏闸刀,这绝对算得上一次罕见的“大手术”。施行这样的“大手术”,放在平时,没有十天半月,想都别想。
然而,杭州市电力局日前,对220千伏乔林变电所实施的这项“大手术”中,调集网内300多人和近70辆工程车“大兵团”作战,试行“集约速成作业法”,成功实施了挑战极限的“一日解决方案”,开业内之先河。
近日,杭州市电力局组织各路专家,对220千伏乔林变电所“日更换35组110千伏闸刀”项目进行后期评估与总结,得出的结论是,集约速成式检修模式,与电网规模发展相适应,将是今后变电所大型检修的一种可行方式,也将是综合防范电网安全风险,提高供电服务能力,实现检修效益最大化的一项全新探索。
抉择:大胆挑战“一日之决”
220千伏乔林变电所地处杭州市桐庐县境内,是当地最早投产的首座220千伏变电所,居当地电力“命脉”之要。受桐庐山多水沛气候潮湿影响,变电所的35组110千伏闸刀已经锈迹斑斑,隐患丛生,更换这批闸刀箭在弦上。
“220千伏变电所一次性更换35把110千伏闸刀这样的检修项目,是我从业以来也很少见的。”杭州市电力局副总工程师黄武浩说,电网结构趋于成熟为变电所集中检修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然而,35组闸刀怎么换,这让该局上上下下煞费苦心。
第一个方案出炉,按常规方式更换,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反复优化之后,第二个方案形成,时间压缩到12天,分6次停电6批更换,作业难度系数上升两倍以上。
不行呀,承担桐庐80%以上负荷的乔林变,6次停电意味着变电所“带病”闸刀要承受12次拉合闸风险,而当地16万用户要在长达十余天时间内遭受高达四星的电网风险,供电可靠性难以保证,社会用电难以保证。
最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一日解决方案”上。
十几天的检修计划压缩到一天,四星级电网风险从十几天减到一天,设备操作风险和现场作业风险从十几次降到一次,检修停电对用户的影响最小,检修效益和服务效益最大。这可谓是一个万全之策。
然而,在一日之内全部更换35组110千伏闸刀,超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我在变电检修这一行干了三十年,一天换几组,已够大家忙的了,一天换35组,闻所未闻。”该局变电工区继保二班班长李建平这样描述对“一日解决方案”的第一反应。
“一日解决方案”难度重重。施工力量如何合理调配,大规模作业与场地受限的矛盾如何解决,作业方式如何支持超常发挥,停电方式如何满足多方需要……一个个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如此,在反复权衡与论证之下,该局领导班子果断决定实施“一日之决”。
浙江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杭州市电力局局长于金镒表示,一日速成作业,是实现电网安全、作业安全和用电保障的“多赢”之选。包括配合作业选择变电所非全停方式,只停运部分110千伏设备,把施工的难度留给自己,都是为了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和停电风险。当日还通过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精心安排企业有序用电,组织水电厂顶峰发电等多项措施,安然度过了短暂的检修风险期。他认为,这项典型作业是国家电网人自觉履行安全之责、服务之责、社会之责的综合体现。
“一日之决”,开启了变电检修集约速成作业模式。
谋划:九分准备一分作业
更换35组110千伏闸刀是个什么概念?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连带操作机构箱的大型闸刀,也叫隔离开关,有四米多长,有的分布在5米多高的横梁上,有的安装在2米多高的设备构架上,闸刀类型繁多,每把闸刀组装的百十来道工序都要在空中完成,更换起来并不容易。换这批闸刀,光螺栓拆装就达三千多套,还有大量的闸刀连接件、机构操作箱、控制电缆、连接导线都要拆旧换新,同时需要配合调试的继电保护屏二十多面、端子箱十多只,工程量之大实属罕见。
要抢在一天之内实施这项改造计划,唯有华山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将前期谋划发挥到极致。
“不打无准备之仗,通常检修作业需要七分准备三分作业,而乔林变闸刀更换,我们的要求是九分准备一分作业,工作重心再次前移,为一日检修足足做了一个月的充分准备。”杭州市电力局变检工区主任胡余根这样说。
在杭州市电力局基层单位的一块空地上,至今还保留着一组临时搭建的构架。胡余根说,这是他们为迎战这场前所未有的“一日之决”,专门设置的同比例模拟演练现场,所有需要换装的闸刀都事先运到这里,安装人员卡着秒表登高演练组装。“一直练到每个人对安装位置、组装流程、工艺要求、时间掌控烂熟于胸”。
一切围绕35把闸刀的“一日之决”展开。人员调集,车辆安排,物资供应、施工方案,作业进度表,倒闸操作方案,应急保电方案、危险点评估预控……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推敲,精细化程度达到每人每事,每车每物,定时定点,定性定量。
一切为了“一日之决”的完美登场。领导小组、协调小组、现场改造办不停地运转,作业分工、图纸交底、停电方式、有序用电、后勤保障、检修电源布置……林林总总,该局为此召开七次专题协调会,将每个工作界面、流程环节、时间节点,“筛”了一遍又一遍,聚八方合力蓄势待发。
护航:风险防范独具匠心
35组110千伏闸刀同时更换,安全风险的防范是首当其冲的。
杭州市电力局安监部的王奇说,前前后后,他们对这项变电所检修计划的安全性进行了无数次掂量,科学评估电网风险、操作风险和作业风险。按四星风险的高等级标准,制订各类安全措施,实施综合安全风险管控。
要让“一日之决”安全着地,施工力量的配置大有讲究。经过一番对施工人员安全素质、施工单位安全承载力两项指标的“综合体检”,该局将35组闸刀更换任务切分成不同的三块,统一调集三个检修单位,量力“接招”,各尽其能。
控制好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十分关键。王奇介绍,他们在闸刀更换现场,设置了专职监护员、班组安全员、基层单位安全员、局级安全员“四重防线”,实行一对一对死守严防,确保每把闸刀、每道工序百密无疏。局领导和管理人员同进同出,党员先锋队保驾现场,也构成了一道道有力的安全屏障。
6个可以监控作业全场的移动式远程视频监控“探头”现身乔林变电所,成为“一日之决”的全新护身符。运用这套专门安装的电子眼,安全监察人员可以在变电所二楼指挥中心,通过两台大屏幕监视仪,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3G视频全时段全方位监控,让每一个安全瑕疵无处藏身。
登高更换35组闸刀,作业人员“安全带”固定维系是个难题,为此,现场首次采用一项新的QC成果,利用设备构架巧妙安装安全带固定钢缆,安全带一头系在人身上,一头扣在钢缆上,既方便作业人员灵活移动,又确保了人身安全。
实战:井然有序完美收官
“一日之决”的机会在等待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出现。
3月22日,一个难得的放晴之日,来自杭州电网的三支检修队伍会师桐庐。当日调集的各路人马达到300多人,各类工程车近70辆。
这是一场组织严密的克难攻坚之决。当日,提前一天进驻桐庐的260名专业检修人员,统一5点半叫早,6点半进场,7点准时动工。然后掐着时间,争分夺秒,登高作业。
220千伏乔林变电所内,允许检修作业的110千伏停电区域,仅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小。35个闸刀更换编队严格排序,依次进场;28辆吊车与升高车精准就位,密集排开;切割机、电焊机等各种工器具见缝插针,定置管理。整个现场井然有序,文明施工。
“为实现一日之决,很多作业手段都是见所未见。”曾担任过当日工作负责人的王妙松不无感慨地说,作业现场人车密布,连犄角旮旯都利用起来了。转不开的地方,有采用扒杆、升降平台来吊装设备的,也有把吊车停在变电所墙外隔条河的道路上,内外配合来吊装设备的。现场还有自制辅助支架,实现母线闸刀低位组装整体吊装来缩短安装时间的,有自制分类收集器具,让各种规格的螺丝、配件取用方便来加快安装速度的……
他说,一日之决太紧张了,连喝水吃饭的功夫都没有。拆除原件,吊装设备,新装闸刀,不容有片刻的耽搁,也不容有一丝的误装返工,需要连续作战,精准无误,一气呵成。“这样的高强度、高精度、高效率作业极其少见,大家都拼尽了全力!”
中午11点半,35组崭新的闸刀全部就位。下午4点,闸刀调试工作准时结束。“太完美了!”施工人员离场时发出一片惊呼声。
一系列的倒闸操作之后,当晚21点21分, 35组闸刀顺利投运,重获新生。担任“一日之决”总指挥的杭州市电力局总工程师周志芳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一日的酣畅之战,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集约速成作业”的初试成功,是国家电网“安全年”活动在基层结出的硕果,是国家电网员工勇于拼搏、创新发展的体现,也是促进“两个转变”的有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