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4月26日讯(记者 李利 通讯员 李风)在衢州城市规划区的东面,有一片并不平整的土地。这片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已建成35.69平方公里的区域,共接纳了工业企业850余家,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40%的增长速度……这里便是衢州东港建设区片。一个坚持走集约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开发,探索“台地工业、坡地村镇”发展新模式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区块。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浙江自然地理的特点。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土地资源需求的刚醒增长和供给量的刚性制约出现了两难局面。地从哪里来?浙江早已把目光投向了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
低丘缓坡其实就是低矮小的丘陵,一般指海拔300米以下,坡度5°-25°之间的丘陵地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际是在转变过去的用地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5年,省政府曾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措施。“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开发利用低丘缓坡78万亩。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拓展了用地空间,为破解“两难”探索出了新路子。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土地开发利用工作会议上,省国土资源厅楼小东厅长表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仍然将是缓解浙江用地紧张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他强调:“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着眼于区域实际和科学统筹,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了解,浙江去年已与国土资源部签署协议,成为全国首个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将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