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即亲身实践;厉行,即严格实行。正确处理力行与厉行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领导干部有效履行职责、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人们常说,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那么,领导干部靠什么来进行组织管理?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靠正确的思路、科学的决策和举措,也要靠广泛深入的教育和宣传,更要靠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我国古人十分注重身体力行对于为师者、从政者的重要意义,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提出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君子要重视自己的行动胜过言语,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以言行不一、口惠而实不至为耻。作为道家学派代表的老庄,对于力行二字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倡“行不言之教”,即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施教者自身的行为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和教化。
我们党一贯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干部带头作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做到身体力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着明确的内涵和要求,即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从一定意义上说,做到身体力行,比单纯的宣传发动具有更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言行一致、注重发挥表率作用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号召力就高;而说得多做得少、律人严律己松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号召力就低,工作就较难开展。这说明:力行的确是一种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有效履行组织管理的职责,除了充分发挥“力行”的示范导向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厉行”的规范约束作用。这里所说的厉行,就是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形成风清气正、协力同心的工作氛围,离不开一个好的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建立后,严格执行就是关键。而制度能否得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敢抓敢管,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对遵守制度者予以肯定和激励,对违反制度者绝不姑息,制度的执行力和作用就会大大增强。反之,如果不尊重制度的权威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酒杯一端,原则放宽”,制度的执行力和作用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会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相应的,也会使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组织管理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力行与厉行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以有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