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修养;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是衡量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党性纯正与否的基本标准。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实事求是的表率。
增强坚持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列宁在《论共产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概括和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寻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体现了唯物主义从物质到精神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强调从实际出发,调查和研究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实事求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精神。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所以,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生命线”。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进行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靠的是实事求是;党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根本原因是背离了实事求是。
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具有现实针对性。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深刻认识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正确分析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看到,党内还存在一些与实事求是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唯书、唯上,照抄照转上级文件;有的不是求真而是造假,急于求成,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有的不是务实而是作秀,搞调研蜻蜓点水,作决策不切实际,做事情见风使舵;等等。这些都是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现,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必须下决心加以纠正。
养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是”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关键,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联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带头提高理论素养,自觉地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方式,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坚持实事求是,自觉地同弄虚作假、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作斗争。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实事”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实事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难就难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不容易把握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进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到“实事”,进而把握“实事”中蕴藏的规律。
坚持党性原则。坚强的党性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保证。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讲实情、不讲假话;才能敢于担当,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踏踏实实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做贡献。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最重要的实事求是。领导干部要把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思想上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认真听取和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只有这样,看问题、作决策才能符合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更有底气。领导干部应建立与群众直接联系沟通的渠道,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当前强调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具体说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其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最后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实事求是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根据实际作决策,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不蛮干;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使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形成坚持实事求是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解决理论认识问题和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而且要形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学习是进步的基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建设的法宝。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是领导干部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制度保证。应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提高“三项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提升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务求“三项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自觉性。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体制保证。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想事情、作决策才能集思广益,作出的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在实践中,应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坚持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公开办事制度,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形成以讲真话实话为荣、以讲假话空话为耻的良好氛围。
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建立完善监督奖惩机制,对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干部给予支持、鼓励和奖励,努力造就一支能够实事求是、敢于实事求是的干部队伍,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发扬光大。
(执笔:崔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