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笔者近日去基层办事,发现一些上级领导部门到基层调研时,热衷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偶尔有到被调研单位和地区走走者,也是被接待者牵着鼻子走,看看事先选好的点,听听事先准备好的话。不仅没有达到调研的目的,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这些同志进行调查研究时,不是依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撰写调查结论,而是先在主观上定“调调”,再根据“调调”查找与之相符的依据作为佐证。这样的调研不是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而是仅凭反馈的信息坐在办公室提纲挈领一番,“调研”便完成了。
搞好调查研究,应有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首先一点,既要满腔热忱,又不能感情用事。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对的,但是撰写材料时滥用了感情,刺激的用语过多,冷静的分析太少,这样就不易使人信服,调研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其次,切忌先定“调调”,后找证据。调研,与侦察兵侦察敌情一样,必须做到准确反映客观事实,无论是夸大还是缩小,都是对党、对人民的不负责。再者,不要偏听偏信,要善于作宏观调研。调查清楚一件事,必须获取各方面的情况,真正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综合作出判断。要防止调研中出现的片面性,这就要求调研人员要跳出局部的范围,对所调查研究的事件或问题作大范围的研究和分析。不仅要听顺耳的话,也要听逆耳忠言;不仅各级领导反映的要听,一般干部反映的也要听,普通群众反映的更要听。最后一条,不能走马观花,而需扎扎实实。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守在机关搞不好调研,坐在小车里搞不好调研,身在下面,却浮在上面的“井中葫芦”,同样搞不好调研。必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深入工厂农村,深入居民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既要“身至”,又要“心至”,走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深入到走访对象的心里,达到别人没有深入的程度,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调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