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风格,人们自然会想到陶铸同志的散文佳作《松树的风格》。
松树,本来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个树种。但陶铸同志用一双思考的眼睛,看到了松树身上所拥有的独特品质:那种自我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那种“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风格,进而联想到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事实上,陶铸同志本身就是一个不唯上、不唯利,只唯实、只唯民,具有松树风格的人。
在西方,风格也有不少经典表述。叔本华曾对风格下定义:“风格是心灵的外观。”歌德充满诗意地写道:“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布丰说得更简练:“风格即人。”
风格是透视人们心灵的“名片”。不同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给人们留下独特的风格“烙印”。
风格就像颜色一样,单独看,没有对错。但几种颜色放在一起,就大有讲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领导风格也是如此:单独看某一种领导风格,说不上优劣,关键要看在带领一个群体、一个团队,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其领导风格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不要把风格跟人格“画等号”。不要认为风格就是自己的人格,不可改变。亲和的领导者未必要亲和到底,“强势”的领导者也有亲和的时候。如果在同样的场合处理同样的问题,就要运用同样的领导风格,否则就会“有失公允”。
人的一生,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往,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对党员、干部而言,进退得失之际如何选择,磕磕碰碰之时怎样处理,其中就有一个处事风格的问题。有的人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有的人遇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威信难立。一旦难以让人信服,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提倡高风格处事,并不是简单地提倡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揽。而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更高的起点,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组织、同志与个人。
高风格处事体现的是高风亮节,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眼界和胸怀。眼睛盯着事业发展的大局,心里装着群众的利益,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大度。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会树立起良好形象,打牢成就事业的根基。
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擦亮自己心灵的“名片”。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员,当按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扬高尚风格,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真正做到“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