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假张浩/漫画
最近,多起地方官员年龄造假事件被媒体曝光,如山西省河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局长薛新民数次年龄造假、山西省临县女干部招工年龄造假等。
其实,不止是年龄造假,回顾近几年媒体曝光的官员造假事件,学历、工龄、工作经历等成了官员造假的重灾区。
“从近几年媒体曝光的事件来看,官员造假主要围绕‘三龄两历一身份’进行,‘三龄’是指年龄、工龄、党龄;‘两历’指学历、工作经历;‘一身份’指干部身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官员造假是一种腐败
2011年6月,被称为“造假干部”的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被法院一审以职务侵占罪和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
2010年1月上旬,中组部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巡视检查时,发现王亚丽有“造假骗官”问题,随即与中央巡视组、河北省有关方面一起对该案进行了查处,王亚丽被免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随后,中纪委介入此案。2010年8月23日,中纪委、中组部发布联合通报披露,王亚丽通过编造虚假身份、干部档案、工作经历等方式,被违规录用为国家干部并入党。2002年7月,王亚丽编造履历,以“军转干部”身份进入石家庄市交通局养路稽征处工作,通过伪造正科级干部资格,到鹿泉市开发区挂职任副主任;之后,历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鹿泉市开发区党委书记、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直至2009年5月东窗事发。
受王亚丽案牵连,共有12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乃至刑事处罚。但在进入司法程序后,直到此案判决,始终未涉及王亚丽造假骗官问题。“即使现在来看,王亚丽案也是官员造假的一起典型案例。”竹立家认为。
王亚丽案在当年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媒体又曝光多起类似事件,官员造假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普通公众关注官员造假事件不同,专家学者们更多的是关注官员造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在王亚丽事件中,存在的种种行贿受贿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在竹立家看来,官员造假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危害很大的不正之风。“在媒体曝光的多起官员造假事件中,事后都证明存在不同程度的权钱交易行为。造假者要达到造假目的,需要其他人的帮助,而造假官员达到目的获得职位后,很自然地会对帮助他们造假的人进行回报。”竹立家说。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
长汪玉凯教授则直接用“潜规则”一词来概括频现的官员造假现象。他说:“目前官员选拔有诸如年龄、学历上的硬性要求,那些条件不符合的官员为了升迁,便想法子造假以使自己符合条件。不夸张地说,这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
此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家学者均将官员造假视为一种变相的买官卖官行为。“公共权力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商品,造假则成了这个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只要买官卖官行为存在,官员造假便不会消失。”竹立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