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荷兰前首相吕德·吕贝尔斯。
浙江在线05月19日讯 在出席这次太湖文化论坛的嘉宾中,有一位来自荷兰的75岁老人,他叫吕德·吕贝尔斯。
他是荷兰前首相(1982年至1989年,1992年4月至1994年8月),早在1992年,他就参与起草了《地球宪章提案》,一直致力于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介《地球宪章》的内容,旨在推动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平无战争。
离开政坛后,他先后担任了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主席、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等职,依然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奔走呼喊。而这一次,他也是应邀出席太湖文化论坛。昨天下午,吕德.吕贝尔斯在下榻酒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你对话,这是您第一次来杭州吗?感觉如何?
吕贝尔斯:中国我来过很多次,去得最多的是上海,杭州还是第一次。但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它关注生态。
记者:参加这次太湖文化论坛,您有什么感想?发言中,您将要重点表达什么?
吕贝尔斯:我认为,相比较现实的知识,生态文明的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太湖文化论坛非常重要。
这次受邀来到中国,我很高兴。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但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民间组织,意识到生态也很重要。21年的政治生涯,让我感受到,政府必须要有一个改变,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态文明,需要更多地合作,国际间相互补充,共同做好生态文明。
记者:相比较荷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您觉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荷兰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呢?
吕贝尔斯:在中国,我看到了荷兰过去的影子,我跟你说一个自己的故事。
1939年,我出生在鹿特丹。在我小的时候,生活很艰苦,但那时还能看到树上的鹦鹉,河中的水还可以游泳,但是等我的孩子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时候,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水平却在下降,鹦鹉没有了,河水也不能游泳了。
后来,我们重视起环境问题,开始进行生态保护。1992年,我决定要提高生活品质,我参与倡导了《地球宪章提案》。现在鹿特丹会有烟雾警报,就是为了防止再污染。
记者:荷兰的婴儿奶粉很受中国妈妈欢迎,在您看来,荷兰在奶粉的管理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给中国企业分享呢?
吕贝尔斯:(呵呵……)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我了解的并不多,回答不一定能让你满意。
因为历史的原因,荷兰这个国家最初就是从农民开始的,普通的劳动人民有自己的农场,自己养牛产奶,对于草原、奶牛,都是很好的保护。我做了10多年的首相,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人最重要,所以要保证牛奶一定要好。
记者:最后,希望这趟杭州之行能让你开心,祝你身体健康,谢谢你的时间。
吕贝尔斯:谢谢。
受过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收入,也会有更好的环保理念。可是,有钱人,又往往消耗着更多的资源。
——斯考特·汉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兰乔米拉日市市长
中国的水污染现状非常的严峻,而且存在环保投入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许健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气象中心原主任
在无知和贪婪驱使下无序开发,不仅是对资源的掠夺和浪费,更是对整个中国民族根须的戕伐。如此下去,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国家的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安全也将难以保证。我们要在观念和行动上改弦更张,生态保育不仅是一种增长方式,更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
——王树清齐齐哈尔市原副市长
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国梦,在我看来,不走生态文明之路,估计是不可行的。
——严昭柱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
中国的先人的哲学思想,像孔子,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只不过,中国近代史,因为受到压迫和欺凌,急于富强。对先人的思想,摈弃的多,发扬的少,出现了很多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好在,我们现在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苏叔阳田汉基金会理事长
- 《印象西湖》让嘉宾啧啧称叹:大自然就是最美的舞台
-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 吸引了专家学者的眼球
- 如何让学生增强生态文明认识 引发“抢话筒”热潮
- 生态如何持续发展 专家给出三把“钥匙”
- 共商"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生态文明" 太湖文化论坛开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