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杭州大路实业公司员工正在装配高压液氨泵,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近年来已投入技改资金1.2亿元。本报记者吴元峰通讯员朱林摄
浙江日报讯阿里巴巴引领世界互联网产业发展;海康威视名列中国安防领域榜首;华三通信、中控科技等成为行业一流企业……杭州一直走在创新路上。
百姓心目中的“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如何推进新一轮跨越发展?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期间,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创新强市始终是杭州城市核心战略之一,这与此次省委全会精神非常契合。杭州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强市,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黄坤明: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对推进杭州科学发展有很强指导作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杭州用什么来支撑跨越发展?杭州缺港口资源、矿产资源、土地空间,靠什么来持续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答案只能是创新驱动。
可以说,创新是杭州过去取得成绩的实践经验,也是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正处在“爬坡越坎”关键期,要缩短“阵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突破地域空间局限和环境要素资源制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向发展方式转变要核心竞争力。
记者:这几年,杭州创新势头强劲。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今后还有哪些新的打算和动作?
黄坤明:近年来,杭州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十大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已达45%。面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抢占制高点。比如,杭州信息软件服务业收入规模已超千亿元,我们要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发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优势,建设全国乃至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做大安防等重点领域,推动物联网应用产业异军突起;做强动漫、影视等产业,实现文化创意经济新飞跃。同时,我们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经过几年努力,力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双突破”,实现杭州发展“华丽转身”。
提升平台载体功能,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去年,省委、省政府已经批准设立省级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将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浙江大学科技园、中国美院科技园等重点创新平台的集聚辐射功能,努力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将大力实施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雏鹰计划”、鼓励高校教授专家带队来杭创业的“青蓝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蒲公英计划”,努力使各类创新型企业在杭州都能成长和壮大。
记者:现在各地都在争抢创新资源,杭州将用什么政策为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良环境?
黄坤明:如果把创新比作一场长跑,科技就是核心支撑、人才就是核心动力。杭州去年出台了“创新型经济30条”政策,在激发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活力上有很大突破。比如允许有突出贡献的大企业大集团利用原有土地建造人才公寓,允许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政策落实,提升公共服务,推动更多人才到杭州创业创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引进名校广纳人才 嘉兴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
- 全面推动浙江创新驱动发展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
- 为凝聚温商力量将在全国50个城市打造“温州会馆”
- 强势城市文化渗透之下古镇文化自信的另层表达
- 坚持“三位一体”创新社会管理的“杭州模式”综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