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多部门数据联通 多场景应用发力
浙江科学防台用好“数字大脑”
2021年07月27日 06:00:1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杰 祝梅 金春华 王艳琼 金燕翔 通讯员 张湘)7月26日,台风“烟花”二次登陆嘉兴平湖,在手机上看到暴雨还将持续的消息后,宁波市江北区慈湖村党支部书记吕国庆点开“掌上应急”APP,上面显示:全村20名应转移群众均为“已转移”状态。放下心来的老吕说,这次防台,数字化手段帮了大忙,转移群众的状态随时可看,以前则要反复电话联系确认,还要上门核实。

  在浙江,无论是省市县三级防指、水利、气象等防汛防台主要部门,还是基层防汛防台负责人,都用上了这样的“掌上宝”。省防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防汛防台是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应用场景,通过打通部门间的数字鸿沟、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我省防汛防台整体智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防御台风“烟花”中,我省转移人员203万,数字化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员安全转移,往哪里转、如何转、怎样转得精准尤为重要。去年上线的“浙江安全码”成为基层干部进行人员转移精密智控的重要工具。

  “现在基本可以实现‘一个都不落,全程可知晓’。”平阳县万全镇南山村村干部郑进光说。当地工作人员除了检查转移人员的健康码,同时会一一扫描他们的“浙江安全码”,同时通过后台实时查看转移情况,发现未扫码确认人员马上逐一核对落实。而在以前,他们只能靠口头统计、口头通知,不确定因素很多,甚至可能发生人员转移疏漏、去向不明等状况。

  防汛防台,很大程度上是治水。省水利厅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目前我省水利部门已经打通水位、降水量等水文信息和气象部门的雨量预测数据,实现全省山洪概率动态研判,应对台风“烟花”已发送预警单9期277县次、山洪预警短信98.7万条。在桐乡,全市847座水闸都已实现数字化远程智控,水库管理员动动手指就能泄洪,截至25日累计排水471万立方米。

  跨部门数据联动,让浙江防汛防台“靶向施策”能力得到提升。在杭州,“气象数字驾驶舱”将本地气象数据与消防、公安、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实现数据融合。7月24日,强降水突袭萧山,部分群众被困,杭州气象部门立即综合多部门数据,精准找出2小时的降雨减弱期,相关部门抓住时机组织救援,顺利救出被困群众319人。

  由省应急管理厅牵头开发的浙江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建设、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数据归集到一起。在此基础上,省防指创新建立自然灾害防控“五色图”机制,为各地提供决策支撑。靠着这张图,这几天省防指密集向各地发出6份风险告知函、11张风险工作督办单和17份风险提示单。

  发挥数字化防控平台和体系化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研判、预报、预警,也减少了财产损失。“多亏了预警信息,要不然损失大了。”25日早上7时许,忙碌一晚的玉环渔老大老周终于缓了一口气。原来,24日晚10时,玉环渔业部门值班人员通过该市的渔船近岸动态监管视频系统,发现西滩码头附近一艘渔船疑似走锚,漂向养殖区。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迅速查询并联系上老周,避免了渔船和养殖区的损失。

  “以前防台全靠人,人手紧张,耗时长,效率低,尤其恶劣天气下巡查难度大,风险高。今年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掌握渔港、船舶集中停靠点、锚泊渔船的动态了。”玉环市港航口岸渔业局工作人员包张宇说。

  用好“数字大脑”,不仅提高了防汛防台的治理能力,还大大方便了群众。如今在浙江,只要打开支付宝,搜索“浙江安全码”,就能马上知道自己所在区域3小时至12小时的降雨量、周边风险提示、距离自己最近的避灾安置点等信息。


标签: 防汛;浙江;渔船;数字化;风险提示;气象部门;转移群众 责任编辑: 杨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科学防台用好“数字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