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手,这两份辉煌的荣誉,悄悄冲淡了他的另一个亦足以自豪的身份——舟山群众远洋第一人,舟山十几万渔民中第一个到北太平洋“吃螃蟹”、探索北太鱿钓作业的渔老大。
今日辉煌的李科平,也见证了历经数十载的磨难、在风口浪尖铸写的舟山远洋渔业的辉煌。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说服力的:2007年,舟山远洋渔船发展到200余艘,年产量达163万吨,年产值103亿元,其中,地方群众远洋渔船达168艘,产量135万吨,产值84亿元,产量分别要占到全国远洋渔业产量13%的和全省的80%以上,远洋渔业成为舟山渔业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亮点,舟山在全国远洋渔业强市已经走在前列。
回顾走过的路,舟山远洋人满怀豪情,也充满感慨,他们说舟山远洋渔业今天的辉煌是“逼出来”的。
东海渔场,是中国的渔仓,渔业资源之丰富,曾让世人赞叹。但是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渔业资源的衰退,作业能力的强化带来的过度捕捞,使得昔日富庶的东海日趋贫瘠,舟山渔船的生产轨迹,越来越走向大海远方。1985年,世代在东海岸边捕鱼的舟山渔民吹响了进军国际大洋的号角。舟渔公司四艘两对8101型渔轮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拔锚起航,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渔场生产,拉开了舟山发展远洋渔业的大幕。
据舟山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远洋渔业由于初出国门,缺乏经验,一些生产项目相继失败。面对远航中的风浪,抛锚不前不行,掉头转航也不行,舟山人的选择是乘势而上,在风口浪尖书辉煌。为扶持远洋渔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舟山市委、市政府确立了“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远洋渔业发展思路,组建了舟山远洋渔业总公司,为地方远洋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市、县(区)又相继组建数家远洋渔业企业,舟山远洋渔业发展步入一个全新时期。先后组织实施了北太鱿钓、西南大西洋鱿钓、印尼拖网,贝劳、马绍尔金枪鱼延绳钓和缅甸拖虾等一大批远洋渔业新项目,远洋投产渔船规模逐年扩大,作业区域不断扩展,远洋人员队伍迅速壮大。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普陀区虾峙镇、岱山鱼山镇、嵊泗黄龙乡等地的一些渔民,开始自筹资金购置二手渔船,涉足远洋鱿钓生产,群众远洋渔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2001年前后,面对各沿海国入渔条件日趋苛刻,过洋性远洋渔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的现状,舟山市及时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公海鱿钓和金枪鱼作业,努力实现由过洋性远洋向大洋性远洋渔业转变,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努力朝着“做大、做强”的既定发展目标迈进,舟山远洋渔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据介绍,舟山远洋渔业现阶段呈现出三个喜人特征:一是群众远洋渔业唱响主角。2007年,舟山市群众性渔船达到143艘,占到全市地方远洋渔船总数的80%以上,渔船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二是作业结构日趋优化。已形成了以大洋性公海鱿钓、金枪鱼钓作业为重点,其他过洋性作业为补充的良性产业格局。三是远洋渔业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从粗放的简单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和渔工贸配套型方向发展。舟山海利远洋渔业公司等企业还积极在海上实施鱿鱼熟片、晒鲞干制品加工,闯出了一条秘鲁渔场鱿钓“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的新路子。广袤的海洋,蕴含着无数的资源。二十五载,弹指间,渔舟已过数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