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发展论坛昨天在杭州举行。

LOFT49,杭州前卫艺术家的“梦工厂”。
浙江在线09月10日讯
五岁的浙江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最明显的信号旗——每年的论坛主题都将是我省当前或者今后一个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正如2005年谈统筹城乡发展话题、2006年研讨新农村建设、去年讨论创业创新……
昨天,2008年度的浙江发展论坛隆重开讲,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文化创意。正如专家们说的那样,煤炭是资源,石油是资源,同样,人也是资源,尤其是头脑的智慧火花,在今后的更高层次、更好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将成为起着关键性影响的因素。
无中生有是种本领
创意创意,动词是这个“创”字,按照厉无畏的看法,能想,会想,是发展文化创意非常需要的一个品质。
这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其实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产业经济、数量经济等方面发表的论文都是以百篇计,但昨天在论坛上,他却用了很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一个看上去挺悬的意思:创意产业,如何“无中生有”。
江苏常州如今建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中华恐龙园”,但这个地方不但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化石,甚至想要和恐龙挂上联系都千难万难。他们这么做的“噱头”只有一个,乾隆当年下江南时在这里泼墨挥毫过一次,其中就有如今被常州人当成财富金钥匙的两个字“龙城”。
也许其他地方只会把乾隆题的字保护起来,顶多建个古迹旅游景点,可常州却已经全力打造出一个规模宏大的主题公园,门票就卖120元,还游客盈门。而且不光是公园,常州人还自己拍了一部以小恐龙为主角的动画片《奇奇颗颗历险记》,公园和动画片互相呼应,当地目前的口号已经变成了“打造东方迪斯尼”。
说完这个例子,厉无畏很有深意地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开发‘人脑’这个主体资源,来实现‘无中生有’和‘有中生优’的创意转化,用无限的创意突破有限的资源约束。”
对于浙江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来说,要为旅游或者其他产业找个发展的“卖点”,总比常州人“找龙”要容易地多。听过厉无畏的演讲之后,你该熟悉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特点了吧,对,那就是天马行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创意城向全球高手招手
如果你听到“在杭州建一个大空港”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会下意识地以为萧山的飞机场要扩建了?
其实不然。昨天在论坛上说这话的是杭州市滨江区区长助理,也是当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陆军,他现在就要造一个好“空港”,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顶尖的文化创意人才,都能把这里当成他们职业生涯中会偶尔“降落”的一个地方。
正如陆军昨天在论坛上说的那样,世界上哪怕再大的航空港,都不可能拥有太多属于自己的飞机,但来来往往的旅客却同样能带来大量的消费:“我们这个生态创意城也想这么做,拥有太多顶尖人才,让他固定在这里生活工作并不太现实,也不一定符合他的习惯和性格,但依靠白马湖出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高手们把这里当成他中途降落的一站,每年有段时间在此工作却是可能的。因为他的名气,他的能力,对杭州、乃至浙江某一个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都会有帮助。”
如今,设计规划20平方公里的创意城正在建设中,其实,这个“宜业、宜居、宜文、宜游”的卫星城的设想,本身已经是一个出色的创意。
“有托邦”营造创意的泡泡
文化创意并不远,听起来这个时髦而虚幻的词汇其实真切得很,就在你我身边,甚至是农民的家中。不信,那就看看正在打造的杭州滨江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农居房变SOHO,以此来吸引海归创意人才进来进行创意创业。在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健民想象中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是一个由政府、原住民与创意人共同勾画的一个由‘乌托邦’变为‘有托邦’的梦想。在这个梦想实现的过程中,让原住民首先获得利益。”
从制造到创造,为了这一字之差,浙江经济发展经历着转型的阵痛。文化创意集聚着能力的爆发,当我们对LOFT这个词不再感到新奇,当SOHO走进农居,“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文化创意引领经济转型”这些话语就不再是空洞的理论标语。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目前正在参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他认为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架构可以是——“四大创意城市、六大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将成为四大创意城市,杭州正在构建环美院文化、运河和高新区三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宁波正在发展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温州是生态园创意产业集聚区,义乌是国际商贸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2002年开始,LOFT就风起杭城,并由此而带动了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在杭州落地开花,引领创意经济从无到有。LOFT49、A8艺术公社、唐尚433等一批带有鲜明后工业时代特征的创意产业区,并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并迅速在宁波、温州等地蔓延开来。
文化创意的泡泡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在我们身边冒出来: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浙江成功举办,这是一次艺术与城市完美结合的成功实践,也是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集体展示;2005年,杭州成功举行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而现在动漫节已永久落户杭州;2006年在义乌举行的文博会,给浙江的文化产业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成交额达13.6亿元,其中外贸交易额达7.36亿元,共有10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外商参加了采购;2007年,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日前落户杭州市萧山区,该园区试图在“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创造”的进程中进行全新的探索;今年,浙江民企太子龙打造的《龙脉传奇》登陆央视少儿频道,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开始投身这场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经过多年发展,浙江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视点背景
创意产业刚满十岁
著名的经济学家霍金斯写过一本书,名叫《创意经济》(The Creative Economy),就在这本书里,他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
如果您觉得上面的这个定义还是云里雾里的话,那么这样的解释也许会更加明确:知识产权主要是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每一类背后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
按照这个定义,创意产业便成为经济中非常庞大的部分。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版权的产品,比如书籍、电影、音乐带来的出口收入超过像汽车、服装等制造业。正如霍金斯所说,“拥有主意的人开始变得比使用机器的人能量更大,在很多情况下,甚至胜于那些拥有机器的人。”
这些行业早已有之,但是把他们做为一个整体,也就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看,却仅仅只有十年有余。
英国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国家,1997年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上任几把火之一就是成立英国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创意英国”成为一致口号,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办法。而效果也显而易见,从1997年以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
美国则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
日本近几届政府也都把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他们已经成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世界各国都把文化创意产业看成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中国国内一些城市在最近几年也有意识地重点培植文化创意产业,尤其在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和环境压力变大,外贸出口局面变化的情况下,以“人”为本,资源低消耗却又有高产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更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