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
“七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昨天上午,在杭州市打击整治“野导”、“黑车”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国平一句生动的形容,引来了与会人员的一阵发笑。
“野导”、“黑车”对杭州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对他们的管理,涉及部门很多,如旅游、公安、工商、城管等,但仍存在监管无序状况。
昨天的会议上,杭州市旅委建议,成立杭州市旅游目的地管理领导小组,让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联合执法的队伍里“常住不走”,建立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
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物价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交通部门、民宗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广、质监、贸易、法制办11部门抽派人员组成
打“野”查“黑”
11个部门都有涉及但都不明确
灵隐、少年宫、雷峰塔、六和塔等景区常有野导出没,外加黑车的推波助澜,使杭州旅游形象大受影响。
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表示,涉及“野导”和“黑车”管理的部门多达11个,如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物价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交通部门、民宗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贸易、法制办等,但工作中均存在难处,“虽然各个部门之前也都是根据行业法规来执行的,但各管各的,没有形成合力。”
之前,没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对“野导”和“黑车”进行监管,只是管理上有所涉及。例如,运管管黑车,物价管价格欺诈,城管管无证无照的违章、占道经营,交警管机动车的占道拉客等,但都不是特别针对“野导”和“黑车”这两部分进行监管的,在管理效果上也不统一,查处缺乏足够力度。
为此,去年底,市旅委直属单位杭州市旅游质监所增挂了旅游执法支队的牌子,希望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但由于支队在编制和职能上尚未予以明确,工作很难展开。
执法部门管理
缺少有力支撑
“旅游条例上授权的执法主体,是各个城区政府和其相关部门,他们再把工作交办给区商贸局和其属地,比如湖滨管理处来做,他们在管理上往往缺少有力的支撑。”李虹表示,有时各个部门会联合起来,组织突击性的联合执法,但并非常态。联合执法时,“野导”和“黑车”安静一阵子,联合执法一结束,他们又故态复萌。
旅委建议:
11个部门握成一个“拳头”
“能不能建立一支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让各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联合执法的队伍里‘常住不走’?”旅委建议,从11个相关部门里抽调人员,成立杭州市旅游目的地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打击‘野导’和‘黑车’的职责。这样,由以前的11个部门分别涉及各管各的,到一个部门重拳出击,就能有力地打击‘野导’和‘黑车’。”
旅委同时建议,明确市旅游执法支队旅游目的地联动执法、综合治理协调牵头的地位,通过对《杭州旅游条例》的修改,增加人员编制和力度。
率先在上城、下城、西湖区建立5-6人的旅游执法大队,或指定现有执法部门增挂旅游执法大队的牌子,接受市执法支队的协调。
市旅游目的地管理领导小组、市旅游执法支队(及三个区旅游执法大队)、杭州市旅游质监所要“三力合一”。
公共单车点增设旅游咨询服务
“野导多,说明来景区的零散游客多,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景区的服务系统还不够完备。”杭州市旅委昨日建议,景区的旅游引导服务,可以与景区的公共单车点结合起来,增加提供旅游咨询服务,聘请专业的人在单车点上参与服务。
“无人职守的点要推,这个也要推,景区的单车点应该超不过100个吧。”王国平也很赞同这个想法,“最好五一前就能做出来。”
同时,旅委建议还可以与规范的杭州一日游企业、车辆单位建立合作网络,提供一日游、自由行、带路服务等,“一日游”协会统一对车辆呼叫中心调度运营车辆。
【专题:谁是西湖野导的幕后推手】